“這個‘偷’是怎么定義的呢?有這么多人關注著我們,怎么可能做到?”
北京時間6月2日清晨,被提問是否偷竊了支付寶的股權,正在美國華爾街作為D9論壇嘉賓的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云進行了反問。
此前,支付寶(中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支付寶)的產權已經從阿里巴巴集團全資子公司Alipay e-commerce corp(注冊在開曼群島)手中,轉到了由馬云等自然人控制的全內資公司。但阿里巴巴集團的第一大股東雅虎(Nasdaq:YHOO)在向美國SEC提交的文件中稱,這項轉讓并未得到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和股東的批準。
雅虎馬云最后磋商 談判桌踢爆“非正常轉讓”
本報記者復盤了這個轉讓發生的過程,部分律師認為,這并不是一個正常的轉讓,存在著轉讓價格模糊、代持對象不明、關聯交易未充分披露等疑問。甚至,在轉讓合同上,雅虎和軟銀到底是知情、還是同意,成為該次轉讓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定依據。
最新獲得的消息是,雅虎和馬云之間就支付寶的轉讓即將達成一個和解協議,這個協議的方向以未來支付寶的盈利能力作為補償,且不會影響支付寶和淘寶之間的現有業務關系。
但這些并不能完全挽救已經貌合神離的阿里巴巴董事會。阿里巴巴管理層認為,軟銀只是一個投資者,而不是一個創新者,“他花很多時間關心自己的利益,但不關心每一個股東的利益。”
已經脫離阿里巴巴集團的支付寶,其主要業務是提供第三方網上支付,有報告稱其市場份額已經達到51.2%,并持有ICP和第三方支付兩張運營牌照。
接近達成協議
據接近馬云的消息源透露,針對支付寶轉讓之后的補償,馬云和雅虎之間持續半個月的談判已經“接近達成協議”。這個協議的兩大方向是:第一,確保支付寶和淘寶之間的穩定架構不會受到轉讓的影響;第二,則提到了“現金”補償。
和外界猜測的不同,協議中的現金補償并不是以一次性補償的方式,而是“將基于支付寶未來可能產生的其它受益”。換言之,盡管喪失了股權,雅虎將繼續享有支付寶未來收入的分成,具體比例不詳。
但這個協議僅限于馬云和雅虎之間,阿里巴巴集團的第二大股東軟銀還沒有松口。據接近馬云方面的人士透露,軟銀社長孫正義對于失去支付寶反應強烈,甚至拒絕參與補償談判或對目前的談判方案表態。截至發稿前,軟銀并未回復本報的采訪函。
非正常轉讓
在部分律師看來,雅虎和軟銀在支付寶轉讓中是知情還是同意,將直接決定轉讓的法律效力,而接盤支付寶的公司還存在代持對象不明、關聯交易未充分披露等疑問。
接盤支付寶的內資公司名為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浙江阿里巴巴”),成立于2000年10月,目前注冊資本為7.1億元人民幣,由馬云和阿里巴巴創始人之一的謝世煌控制。馬云和謝世煌分別出資5.688億元和1.422億元,各占80%和20%的股份。
根據工商資料,2009年6月1日,雙方進行了第一次轉讓,支付寶原股東、阿里巴巴集團全資子公司Alipay 向浙江阿里巴巴轉讓了支付寶70%的股權,作價2240萬美元(折合1.66億元人民幣)。支付寶由外商獨資變為中外合資企業。
第一次轉讓完成之后不到一周,支付寶增資擴股, Alipay和浙江阿里巴巴對等增資,注冊資本增至5億元人民幣。
2010年8月6日,雙方進行了第二次轉讓。Alipay將剩余30%的股權轉讓給浙江阿里巴巴,作價1.6498億元。交易完成后,浙江阿里巴巴共支付3.3億元,將市場估價約50億美元的支付寶收為全資子公司。
但各方表態都顯示,這并不是一次正常的轉讓。
在雅虎提交報告聲明重組沒有得到董事會批準之后,馬云在D9 論壇上直接表態,“我覺得股東大會不知道這次轉讓是不可能的。”根據馬云陣營人士透露,早在2008年的阿里巴巴董事會上就涉及此事,但未實際發生,直至2009年才正式提出。
“馬云幾次提出,楊致遠和孫正義都沒有給出明確答復,也沒說反對,都在回避。”上述人士甚至表示。
但是楊孫二人也并非完全回避,他們私下都提出了另一個更屬意的“協議控制”方案(“VIE”模式),即成立純內資的企業獲取運營牌照,用外資公司通過相關協議(而不是股權)實際控制內資公司。
但這個方式被馬云以不符合第三方支付的監管要求拒絕,他以另兩位股東“不作為”為由,決定獨自“把這件事情推進下去”。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在作為中國估值最大的B2C公司,京東自己如何躲過危機?劉強東表示,對于這種情況他并不擔心,他表示,京東的錢不是燒在廣告費上,而是都投資到了物流和信息系統,他認為這些都可以創造價值,并且能夠賺到利潤,至于現>>>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0/211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