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中國電信率先開啟100G系統測試項目,組織烽火、華為、中興和上海貝爾4家供應商參加100G相關測試。近期100G測試已經進行過半,測試進展順利,據記者了解,中國電信對四家廠商,按照先后順序,陸續進行設備測試,去年12月,烽火通信率先完成全部測試,而后今年1月份,華為亦測試完畢,隨后的2、3月份,中國電信將依次對中興、上海貝爾兩家的100G設備進行系統測試,測試結束后中國電信將會根據測試結果部署下一步的引入計劃。
此前,中國電信早在2010年也曾組織華為、康寧進行了一次100G的超長距WDM實驗室測試,成功完成3000km無電中繼傳輸。而此次測試相比之前有所不同,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全業務承載網研究室李俊杰告訴記者,此次測試中,各廠商都提供了單載波、100G相干系統,而且此次測試的重點放在了設備評估層面。
中國與國際保持同步
李俊杰表示,在100G技術方面,中國與國際運營商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雖然此前已傳出多個國外運營商建設100G實驗網的消息,然而規模較小,大都處于實驗網與現網應用之間的階段,并無大規模應用案例。對此,烽火通信副總裁何建明更指出,中國電信此次100G測試之前,國內外一些廠商曾參加過國外運營商100G測試,但其技術方案或采用雙載波傳輸,或采用非相干接收,或沿用40G系統的硬判決FEC,其傳輸性能較采用基于軟判決糾錯編碼和數字相干接收的PM-QPSK技術方案存在較大差距,預計與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N×100Gbps DWDM系統技術要求》也有出入。
中國電信對于100G技術的研究較早,之前已經進行了大量的技術評估,引入100G系統,技術上已無太大問題,所以此次測試,則將重心放在了設備評估,李俊杰如是說。對于100G的相關標準也在正常進行當中,國際層面,三大標準組織IEEE、ITU-T和OIF仍在共同完善100G的相關標準,各標準組織制定的標準各有側重,仍在磨合;國內在標準制定方面比較完善,而且從一開始就致力于制定100G的系統標準,李俊杰預計在年內有望完成100G的標準制定工作。
對于海外100G測試與中國電信此次100G測試的不同,華為專家透露,華為此次在中國電信測試和2011年做的50多個海外運營商測試采用的是同一套設備,技術方面沒有任何區別,相比而言,海外運營商測試更加關注設備的穩定性、易維護性和快速部署能力,且大部分都是在現網直接測試;中國電信測試更關注100G端到端的整體情況,雖然是實驗室測試,但配置波道較多,是對設備商100G供應能力、系統可靠性、傳送規格性能指標的又一次全方位的驗證。
廠商設備性能各有偏重
中國電信此次測試的重點涉及多個方面,何建明表示,此次測試為中國電信集團針對100G WDM設備及系統的一次技術驗證性測試。本次測試針對G.655光纖和G.652光纖分別在有無DCM補償的情況下測試了極限跨段和可靠運行跨段等多套系統。主要測試項目包括:主光通道測試、光波長轉換器測試、FEC性能測試、動態功率控制和增益均衡測試、OADM/RODM級聯代價測試、傳輸功能和性能測試、網管系統功能驗證等內容。
對于已經完成測試的兩家設備商,在設備性能方面也體現出了各自的優勢。
烽火通信也憑借技術優勢率先完成并通過全部測試項目,主要亮點包括:采用SD-LDPC前向糾錯編碼算法,以較小的實現復雜度和處理時延獲得約11.5dB的編碼增益,逼近Shannon極限;100G無中繼光傳輸距離超過1500公里;憑借優異的電域補償算法消除了100G信號在線路光傳輸過程中的CD、PMD限制;保護倒換時間滿足標準要求,具有很強的ROADM級聯穿透能力。
華為專家表示,此次測試主要在系統性能、傳輸能力、系統穩定性方面,華為是能夠同時提供軟判決FEC和硬判決FEC的相干單載波100G解決方案的設備供應商,可以滿足不同傳輸距離的應用需求。完成G652/G655各種光纖類型、以及與40G混傳等多種場景下超長距離傳輸;100G設備穩定可靠,長期誤碼性能、保護倒換等均滿足電信級要求。同時,華為100G供應已經成熟,此次測試中提供了20塊以上的100G單板。
100G競爭白熱化
從100G市場來看,海外運營商動作較多,如華為,阿爾卡特朗訊、Ciena等廠商在海外運營商布局較早,在市場占有率方面也體現出了前期優勢。然而隨著業內對100G市場的普遍看好,主流的設備廠商在2011年陸續突破100G核心技術,均可提供100G的成熟商用設備。Light Reading等咨詢機構也預測,2012年將是運營商現網部署100G的拐點,新一輪競爭中,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在最近幾個月內,阿爾卡特朗訊已經宣布為多家運營商提供100G的系統設備,始終保持著在100G市場中的先發優勢;華為,繼2011年6月實現了首個相干100G在荷蘭皇家電信KPN泛歐干線的商用之后,相繼突破眾多全球頂級運營商如TDC, SFR, Rostelecom, Mobily, Oi等,迄今為止,已經獲得超過15個100G商用項目,據不完全統計,約占全球100G市場三分之一的份額。華為專家表示,“100G并不僅僅是傳送技術,也涉及業務調度,智能控制以及易維易用等方方面面,華為不僅能提供超強傳送能力的100G,同時在業務靈活調度、系統智能控制和設備簡單運維上也有著獨特的優勢”。
面對一些海外設備商的早期優勢,何建明認為,一些海外設備制造商較早推出了商用100G系統,但這并不表示他們比國內廠商具有更強的技術優勢和競爭優勢。在100G的研發方面,烽火通信與國外廠商實現了同步甚至更快,在需求定位上、技術起點上更高,一步到位地推出了基于采用127Gb/s相干檢測偏振復用正交相位調制(Coherent PM-QPSK)作為線路傳輸碼型的100G設備,不但支持傳輸WDM的應用方式,而且支持基于100G的電交叉技術和支線路分離的OTN應用方式,在技術上相比國外廠商更具優勢。
推薦閱讀
中國移動2012聚焦“質”增長>>>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0213/30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