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馬良準備數月之久的“移動照相館”全國周游計劃,在上月的同名展覽結束后,終于在2月17日踏上征程,首站選擇蘇州。在很多人看來,馬良和他的5個兄弟用7個月時間穿越全國為朋友拍照的計劃,本身足夠浪漫。不同于杰克·凱魯亞克在路上的灑脫浪蕩,馬良在路上的意義,就像牧師布道一樣向人們傳遞著幸福的定義。
游走于48個城市間
馬良在那輛改裝后長4米寬2米的廂式卡車上,準備了20余件面具、30余頂假發、40余個帽子頭飾、各種膠帶、釘子、玩具,燈籠、樂器、繪畫工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男女兒童服飾以及燈光、照相器具以備布景和拍攝之用。他打算擯棄自己最擅長的后期處理技術,不靠Photoshop,單純用自然光線捕捉500個人的面孔,為他們拍攝一張傳統意義上的“照相館”照片,每拍完一個,他便在現場將照片打印出來,一張由自己永久保存,另一張當作禮物送給對方。在馬良看來,“藝術不應該只在畫廊和美術館里,應是一種不死的浪漫!
很多人通過網絡報名,希望進入這個拍攝計劃,但馬良坦言,這不是公益項目,完全不了解的陌生人,不在邀請之列。他聯系了一些給過他鼓勵、幫助的人做拍攝對象。經過磋商后,馬良最終確定了南京、青島、大理、廈門等48個城市,從南到北,從北向西,從西向東,再折回北方,最后重回上海,在地圖上標示出來后,基本上把全中國繞了一圈。
提前一周聯系被拍者
馬良計劃,將提前一周聯系被拍攝者。他和5位同行者笑言,他們的方式,簡直類似于傳統佛教修行方式——頭陀行,一路行腳,沒有固定居所,不挑剔食物,不挑剔住宿,只帶三套簡單工作服,每日兩餐盡量少食,所有工作即興發揮,接受被拍攝者的飯食布施、帶路和油卡等支持。“‘移動照相館’將開始實踐和驗證我也許是海市蜃樓般的信念:一定有一些東西是簡單真誠的,有些行動是無關物欲的,一定有些事情是能讓人感到幸福的!
馬良的計劃發布后,有人說已經有人做了類似事情,有人甚至出言不遜,說他是抄襲者。
對此,馬良回應說,之前倒真不知道這些事,“真正觸動我的是一張老照片!1920年前后,美國一位鄉村神父把一輛破車改成一個流動的懺悔室!拔冶贿@種由信仰而生的想像力打動了。”
相較于之前略顯憂傷、惆悵,暗含諷刺和抨擊的攝影作品,馬良現在的作品讓人感到歡快愉悅。“年輕時候總覺得世界欠我的,罵罵咧咧,看什么都不順眼。如今到了這兩不相欠的年紀,也該和這個世界握手言和了。”
“真的害怕失去回憶”
曾在18畫廊展出的“移動照相館”展覽,算是馬良此次計劃的啟動儀式,展覽匯集了他近3年來用擺拍創作的“照相館”風格的40件作品。2011年年初,馬良在即將拆遷的威海路工作室搭建了照相館,用傳統攝影方式,加入有趣的情景設計,拍攝了《我的照相館》組照。作品發表后,很多朋友希望馬良把“照相館”開到不同的城市去,“移動照相館”概念應運而生。
在數碼照相機人手一部的時代,照片即拍即得,有必要繼續堅持老式相機拍照嗎?
“有些東西是不可取代的,照相館攝影里那種陌生人之間即時的情感交流,以及追求照片‘完美’的感覺,總是很讓人動容!瘪R良這樣告訴早報記者。
馬良在松江泗涇50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擺滿了各種舊物品,如鐘表、鐐銬、腳踏車、洋娃娃、過時的衣服、馬戲團的道具,甚至大型弓刀冷兵器等。馬良自認有超級戀物癖,收藏了很多別人認為無用的東西,但對他來說,其實是占有了一段被物化了的時光。
“這個城市,每天都在改變……我真的害怕失去回憶! 馬良眷戀的,是逝去的舊時光的味道。
推薦閱讀
網吧行業調查:為解困局常搞副業賺錢>>>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移動照相館”起步首站選擇蘇州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0219/32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