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控制權”問題即將解決之后,開始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內部治理上,如何在不“失控”狀態下保持高速增長,毫不意外的成為馬云的又一心病。
6月6日,在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將于本月8日完成私有化的同時,任命阿里巴巴集團秘書長邵曉鋒兼任集團首席風險官。而這也是阿里巴巴成立13年來,首次設立的崗位。甚至,這一職位在國際國內的公司中都并不常見,僅在一些美國金融公司存在。
邵曉鋒說,“風險控制”是阿里巴巴集團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都要去思考的問題。而這一問題的浮出,是對阿里巴巴自身規模高速增長下,所潛伏的內在、外在矛盾的把控需要。
“不是價值觀沒用,而是被稀釋”
“阿里巴巴目前最大的風險就是什么?是價值觀。”邵曉鋒表示。
價值觀,也是馬云近一年來最常掛在嘴上的詞匯。去年9月,在轉移、分拆之后,馬云內部郵件直指淘寶新員工存在公司價值觀傳承缺失的問題。此后,馬云在多個公眾場合,無不將價值觀作為重要的演講主題。
今年3月,馬云還憑借他大自然保護協會全球董事的身份,邀請一名大自然保護協會干事,來為阿里巴巴中層以上員工講解大自然生態系統的理念,給員工灌輸“失控”與“控制”的和諧理念。
曾幾何時,價值觀一直是馬云及阿里引以為豪的詞匯。馬云曾對外表示,免費并不是讓淘寶活下來的最根本原因,同一時期其它的免費網站現在很多都死了。而最根本的原因是,阿里巴巴價值觀籠罩下,所表現出的為貫徹用戶第一的強執行力。
但現在變了,隨著阿里體量的增長,員工人數的擴張,價值觀問題甚至被阿里自己的員工所懷疑。
邵曉鋒也坦露,有關價值觀的討論近一年來在阿里內部多次出現,但價值觀并不是一個很“虛”的詞匯。他強調,阿里近年來內部所產生的問題不但不能證明價值觀沒用,反而說明了價值觀已經跟不上阿里擴張的速度。
“目前,阿里巴巴集團員工總數已接近25000人。在擴張最厲害的階段,阿里一年內就新增7000名員工,這怎能不讓阿里的價值觀得不到稀釋?”
在2011年2月阿里巴巴B2B員工欺詐問題曝光后,阿里巴巴旗下聚劃算部門又于去年年底發生了較為嚴重的腐敗問題。今年3月,阿里巴巴采取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強制性員工轉崗的措施,并要求集團旗下每個公司的每個部門在一年內不得凈增200人。
阿里巴巴廉政部也在最近一年表現得極為活躍。該部門的負責人,也是阿里巴巴“十八羅漢”之一蔣芳表示,過去5個月,廉政部共完成案件調查22起,查處違規員工27人,外包人員3人,移送至司法機關的員工6人。
如何制度化的保證內部廉潔?阿里巴巴也在一路學習之中。蔣芳稱,她最近走訪新加坡、香港,聽到的最多提法就是“高薪養廉”,而“高薪養廉”的話題也在阿里內部幾經討論。“但這也要考慮本土情境。”蔣芳稱,在與聚劃算團隊溝通時,她曾問聚劃算員工最少多少工資才算是“高薪養廉”的底線,但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門。多方考慮之后,蔣芳認為,阿里員工的薪資在國內水平處于優勢,并不低,要做到“養廉”,關鍵是要培養員工在公司的幸福感。
邵曉峰甚至就此問題還請教過國家紀委部門。他表示,盡管阿里巴巴廉政部只有包括蔣芳在內的5名員工(包括內控、內設、內審、合規各一名),但并不是“以5抵25000”的在“戰斗”,而是發揮與廉政部外的內控內審部門、HR、業務團隊的協調作用。
風險控制不是拖后腿,而是減少失控,走向可控
當然,腐敗及欺詐所反映的誠信問題,只是目前阿里眾多價值觀問題中最主要的矛盾體現。邵曉鋒表示,“價值觀絕不僅僅是為了反腐,也是為了堅守。當然,它也更不是阿里開始強化‘風險控制’的唯一原因。”
在6月6日被任命為阿里首席風險官的邵曉鋒,也是阿里巴巴“十八羅漢”之一,并一直被馬云視為阿里的“救火隊長”。在08年支付寶發展的最重要階段,邵曉鋒被馬云任命為支付寶總裁,負責支付寶的總體業務;2010年阿里平臺詐騙活動最活躍時,邵曉鋒又被派去做集團秘書長,主要負責阿里生態上的欺詐以及安全事務。
邵曉鋒并不情愿被媒體戴著“阿里國安”、“阿里城管”之類的帽子。他回應稱,如果說自己是“城管”,那他并不是對零散的小商小販感興趣,而是對小商小販所形成的市場感興趣。
截止目前,淘寶網一共有600萬商家,注冊用戶4.7億,單日訪問用戶數峰值1.2億,單日成交金額超過52億,單日交易筆數4600萬筆。隨著淘寶乃至整個阿里體量的日趨膨脹,在價值觀之外,舊有的內在業務結構與資源分配機制,也可能會對阿里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失控”局面。
邵曉鋒表示,免費的確為淘寶早期的發展贏得了先機,但也同樣因為免費所注入的基因,給淘寶在下一個發展階段中,所需要升級優化的流量分配機制帶來了挑戰。
這個挑戰已經在去年9月集中爆發。天貓(淘寶商城)分拆之后所針對賣家調整的一系列平臺措施,遭到了天貓以及淘寶網部分賣家的強烈抵制。
邵曉鋒稱,相對于越來越多的入駐賣家,淘寶的資源、流量有限,為了今后的持續化發展,淘寶就不可能仍然照搬過去的資源分配機制,但如果政策步伐過大,也會造成生態不和諧的因素,所以,這就需要一個“風險控制”機制。
當然,在阿里巴巴這樣的大公司,風險控制不能以一個獨立的團隊作為主要的職能存在,而是要發揮各個部門的協同性,讓各個業務負責人以無形化的網絡機制都加入進來,協同管理。
而運作這樣的機制,就需要一個在各個業務線都熟知的負責人來統籌。在阿里十年來,邵曉鋒在阿里B2B、淘寶、支付寶、集團等阿里絕大業務線都摸爬滾打過。邵曉鋒說,也正是出于對各個業務線的熟悉程度,自己是出任首席風險官這一職務較合適的人選。
在反腐、防欺詐、價值觀樹立之外,未來對邵曉鋒的考驗還包括,分析對阿里造成威脅關系的潛在競爭對手,參與集團戰略戰術的制定,對每項業務部門的政策創新進行風險評估等。
而眼下,最重要的B2B“私有化”之后與淘寶的融合問題,也納入了邵曉鋒風險控制團隊的工作之中。
邵曉峰堅信,他所領導的風險控制部門,并不是一個給政策創新“拖后腿”的部門,而是通過機制性的調研與評估,讓阿里未來在更迅猛的發展中,減少“失控”,走向“可控”。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0611/66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