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充值卡未充值就失效
目前市面上手機充值的方式主要有3種:便利店等渠道購得的實體充值卡、登錄網上營業廳通過網銀直接充值、網上營業廳或者代理商處購得電子充值卡。
這次聯通出現問題的就是第三種——電子充值卡,可以直接在聯通網上營業廳購買。王奎是這次事件中損失最大的代理商之一。今年10月,王奎的一家下游代理商告訴他,稱從其手中購得的8000張充值卡中,有900張已被使用過,涉及金額9萬元,要求退貨。隨后,其他一些客戶也向王奎反映相同問題。王奎初步統計了一下,出問題的充值卡金額總計有50萬元左右。“現在客戶讓我賠,我賠不起,我要賣房子。”王奎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廣東、安徽、四川、吉林、遼寧等全國各地都發生了這種情況。連云港立兌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希鑫告訴《IT時報》記者,聯通卡大約今年6月份左右開始被發現有盜充情況,未引起大家注意,直到王奎因為損失慘重被大家關注,才發現全國各地有此遭遇的不在少數。
用戶購得電子充值卡,準備充值時,卻發現卡內金額已被“吸干”。最近,全國多個地方的個人用戶和代理商遇到了這樣的問題,這些電子充值卡都購自中國聯通網上營業廳。
目前聯通和公安部門都在就此事原因進行調查。《IT時報》記者了解到,此事已經引起了其他運營商對充值卡安全性的高度關注。
聯通回應 代理商不滿
據了解,聯通網上營業廳購買的電子充值卡,由卡號和密碼兩部分組成,密碼為明碼,沒有專門的密鑰,代理商下載后保存在文檔中。當銷售給小代理商時,代理商通過winRAR之類的壓縮軟件打包加密,郵件或QQ傳輸過去。
事件經媒體報道迅速發酵,中國聯通在多天沉默后終于回應,稱全面核查后發現用戶在充值卡信息保管及使用過程中存在隱患,并建議用戶在購卡后,提高防范意識。
對于聯通的回復,聯通充值卡代理商們并不認同。“如果是因為郵箱被盜,那么不單單是聯通了,電信、移動的卡我們也在賣,但電信、移動的卡都沒發生問題。”王奎說。
《IT時報》記者了解到的最新情況是,12月11日中午,安徽省聯通公司和宿州市聯通公司分別致電王奎。“問了我購卡的情況,以及如何儲存卡密,他們的態度很讓我接受不了,都不從自身查找問題。”王奎說。
劉希鑫說,近日聯通官網更改了流程,“原先購卡不用登錄,現在必須登錄購卡。”
卡被盜充原因仍不明
王奎等眾多商家無法理解,“一個商家的卡被盜,可能是自己被黑客攻擊,但這么多人的卡接二連三地被盜,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這一問題也引起了很多業內人士的關注。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聯通當前的體系架構可能出了問題,聯通官網采取外包方式,充值卡業務也是層層包銷。網站外包,安全性能不能保障。
某運營商人士分析稱,“現在定性聯通哪個環節出現問題還很難說。如果是聯通官網的問題,則要看聯通生成數據的流程和模式,它的數據庫有沒有加密。而下游代理商拿到的密碼是明碼,一旦它的電腦被攻破,所有密碼都會被黑客掌握。”
12月11日和12日,記者多次試圖就此疑問詢問中國聯通新聞發言人,但手機一直無人接聽,而這個號碼來自國資委2011年公布的央企新聞發言人聯系方式名單。
引起其他運營商重視
《IT時報》記者了解到,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各地網上營業廳很少有直接購買電子充值卡的業務。某運營商人士透露,不在官網銷售電子充值卡就是出于安全性的考慮,而且充值卡都是買斷銷售,如果在官網上銷售電子充值卡,就要把這部分業務承包給代理商,一旦代理商出現問題,官網難辭其咎。
記者了解到,網上經常看到的電信、移動充值卡業務是商家通過代理商渠道獲得,不過這些卡并未發生過類似盜充問題。中國電信某省公司內部人士告訴記者,電信給一級代理商的卡密都是加密后保存在數據庫里,用戶或者二級代理商需要購買時,系統會隨機從加密數據庫里挑一張卡給用戶,以此確保二級代理商網站出卡安全性。
電信內部人士透露,中國電信對這一問題也高度重視,正在調查卡類安全問題,目前已經下發各類電信卡的調查表至各省公司,接下來集團會對各省公司情況進行抽查。
12日,記者就此問題致電中國移動,但截至發稿時,對方仍未回復。
推薦閱讀
WP8所支持的屏幕分辨率沒有谷歌Android平臺所支持的分辨率高。該決定是由HTCCEO周永明做出的,業內人士稱,此舉對于正想通過WP8贏得市場份額的微軟是個打擊。 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間消息,知情人士透露,HTC已經放棄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聯通充值卡失效事件發酵:代理商欲賣房賠款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8/94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