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管維)本周一,新加坡代工廠商偉創力宣布將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天津工廠,并接管其巴西工廠的運營。偉創力并未披露這項交易的財務條款,交易預計將在明年上半年完成。雙方還將簽署一項協議,由偉創力代工生產Android設備。
另據外媒報道,摩托羅拉移動明年將關閉在韓國的幾乎所有的業務,但會保留當地10%的研發人員,兩個商業部門將繼續運營,所有移動設備將停止銷售。
在谷歌完成對摩托羅拉移動的收購后,其中的破壞性創新效應,尚未顯露出來。
自從“嫁”給谷歌后,摩托羅拉一直在進行“瘦身”:在全球裁員4000人,約占其職員總數的20%,并關閉全球94個分支部門中的1/3。同時,谷歌還重組了摩托羅拉移動的管理層,撤掉了40%的副總裁。
今年5月,谷歌前高管丹尼斯·伍德賽德(Dennis Woodside)被任命為摩托羅拉移動的新CEO,接替辭職的桑杰·賈(Sanjay Jha).除此之外,谷歌還更換了摩托羅拉的人力資源主管、首席財務官和首席營銷官,并指派國防部前研究主管里賈納·杜根(Regina Dugan)負責摩托羅拉高級研究部門。谷歌還同時解聘了摩托羅拉移動四成的副總裁。
對此,谷歌CEO佩奇在公司官方博客中表示,"我們將把摩托羅拉移動優秀人才策略的重點放在更少的和更大的賭注方面",這也暗示了谷歌將縮小摩托羅拉的未來產品范圍,大范圍的裁員將無法避免。
在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一份文件中,谷歌表示,摩托羅拉移動裁減崗位中的三分之二將位于美國以外的地區,而整個裁員及業務縮減費用支出將大約為2.75億美元。
“出售天津工廠后,我們也不知道還剩多少員工”,摩托羅拉中國一位員工說,因為曾經龐大的摩托羅拉員工數經過多次裁員后,普通員工已無法估算出公司的員工數,或者已不好意思說員工數降到什么程度。
在一些業界人士看來,谷歌冷淡摩托羅拉,也是因為其現在還是一顆“賠錢樹”:財報數據顯示,2011年第四季度摩托羅拉移動虧損約為8000萬美元,但在2012年前三個季度里,虧損開始急劇增長,分別達到了8600萬美元、2.33億美元、5.27億美元,已嚴重拖累了谷歌的業績。就連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都說,“谷歌財報不給力”!現在摩托羅拉正處于調整階段,有大堆的事情需要處理,比如說與谷歌磨合,將精力轉向高利潤手機產品上等等,這讓谷歌不會輕易將新的業務交給它。
除了這些因素之外,也許還有別的原因。谷歌會容忍摩托羅拉移動很長時間,不過從摩托羅拉開始走精品路線這一路數中仍可隱約感覺到二者的基因沖突。不管其承不承認,谷歌的風格都在逐漸向蘋果靠攏。但這么做其需要掃清的障礙非常多。蘋果在推出iPhone的時候就有著谷歌無法比擬的優勢,即前者已在Mac電腦和iPod耕耘多年,已在如何將硬件軟件結合得更加完美的問題上有豐富經驗。相比之下,谷歌的Nexus系列雖也是其的硬件嘗試,但效果與蘋果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此前談到未來計劃時,丹尼斯·伍德賽德表示,他計劃減少摩托羅拉設備數量,從2011年的27款減少到幾款,并希望通過在設備中配置語音識別傳感器、高清攝像頭及大容量電池等,讓摩托羅拉的設備再次變得時尚。
"谷歌的業務是建立在一個有線模式之上,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世界將幾乎全部向無線模式轉移,所以對谷歌而言,了解移動消費者的一切將變得非常重要。"伍德賽德說。
這意味著為了幫助谷歌在移動終端取得突破,摩托羅拉已放棄一直以來生產多款機型搶占市場的"機海戰術",而大規模裁員正是為了精簡生產線,砍掉次要業務,集中力量生產經典機型。而有分析人士認為,谷歌改造摩托羅拉移動的最終目標,是希望借助有效控制硬件平臺,打造旗艦產品,調整Android手機質量參差不齊的局面,改善用戶體驗。如果擁有自己的明星機型,便能將營銷資源集中,大大降低成本,并形成品牌效應。
另外,如果回顧一下谷歌這間年輕的互聯網公司的歷史就會發現,它的崛起,就是靠著極強的創新能力和勇氣,以及對未知領域的探索而得來的。在收購摩托羅拉移動之前,谷歌收購的DoubleClick、AdSense、YouTube、Android、谷歌地圖已在谷歌的傳統搜索領域之外,成長為谷歌的核心業務。這些和原業務“無關聯”的新業務,正符合硅谷戰略與創新咨詢專家杰弗里-摩爾的觀點,帶來谷歌股價和營收的上升。
杰弗里-摩爾曾經指出,一個已具規模的公司想要股價暴漲,只有靠創造與已存業務“無關聯”的新業務。大公司在核心業務的創新上極其困難,成功概率僅為2%。很多大公司為開創新業務而收購在某些技術領域嶄露頭角的小公司,最后卻陷入一種實質上壓制新技術的陷阱。這是因為大公司想要創新,必須對已有業務進行破壞,而這種破壞性創新往往由于大公司的體制僵化而舉步維艱——美國運營商AT&T預見到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革命,并收購了一家計算機公司,但最終,卻仍沒跟上IT時代。而谷歌在這方面做得極好。
從拉里-佩奇擔任CEO以來,谷歌已砍掉包括Google Wave、Buzz在內的眾多產品,甚至包括此前斥資2億美元收購的Slide。因此,谷歌對于摩托羅拉的收購并去“破壞”它,其前景也十分令人期待。
推薦閱讀
據國外媒體報道,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Page)上個月接受了資深作者米格爾·赫爾弗特(MiguelHelft)的采訪,訪談內容將發表于下一期的《財富》雜志中。這是佩奇自2011年4月起出任谷歌CEO以來,第二次公開進行議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摩托羅拉繼續瘦身 谷歌破壞性創新效應未顯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8/94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