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信運營商的日子似乎越來越不好過。
日前,法國電信公布了2012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全球營收為107.6億歐元(約合139.5億美元),同比下降3.5%;利潤為12.4億歐元(約16.1億美元),同比下降7.3%.為此,法國電信預計從2013年到2015年,新聘員工的數量將大幅減少至4000人,而在2010年到2012年的3年間,法國電信共新聘用了1萬人。
無獨有偶。10月中旬,北歐電信巨頭TeliaSonera AB宣布未來兩年將裁員2000人,相當于其員工總數的7%.據外媒報道,該公司計劃通過裁員等手段在兩年內削減20億瑞典克朗(約合3億美元)的成本。對此,TeliaSonera總裁兼CEO尼伯格(Lars Nyberg)表示,增長不足是導致其業績下滑的重要因素。
此外,美國無線運營商Sprint Nextel在 10月25日發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運營狀況同樣不佳。雖然Sprint第三季度87.63億美元的營收比去年同期的83.33億美元增長了5.2%,但7.67億美元的虧損比去年同期的3.01億美元擴大了一倍有余。此前10天,日本軟銀宣布以201億美元收購這家持續虧損的美國運營商。
事實上,在全球范圍內,今年來各國運營商裁員重組的消息一直此起彼伏。2月,美國電信運營商LightSquared表示將裁員45%;4月,西班牙最大的電信運營商Telefonica也由于宏觀經濟低迷和競爭壓力,三年內將在本土市場裁員20%;6月,加拿大第一大無線運營商Rogers通信繼3月裁員300人后,再度宣布裁員375人以緩解成本壓力;11月,愛爾蘭電信運營商Ericom宣布,計劃在未來18個月里裁員2000人。
正如TeliaSonera總裁兼CEO尼伯格所言,增長不足已成為困擾整個電信行業的重要問題,裁員只是業績下滑困境下的無奈之舉。
運營商的寒冬
有分析人士指出,就目前來看,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負面影響仍在持續,全球宏觀經濟環境并不樂觀。歐元區主權債務問題遲遲難以解決,美國經濟復蘇表現疲軟,以及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這些都在宏觀上影響了運營商的營收增長狀況。
另一方面,移動通信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也在不可避免地加劇行業整合。隨著智能終端的飛速發展,智能手機已成為用戶選擇運營商的一個重要因素,眾多運營商紛紛對手機進行補貼,甚至發動價格戰以爭取到更多的用戶。
然而,這種競爭讓運營商在經濟上蒙受不小的損失。T-Mobile美國公司首席營銷官科爾·布羅德曼(Cole Brodman)認為,手機終端補貼扭曲了用戶對于硬件的價值評估,歪曲了手機的實際成本,造成通信設備商、運營商和手機廠商等在內的所有通信內耗。
不過,運營商要取消補貼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戰國策咨詢首席分析師楊群認為,除非所有處于競爭關系中的運營商能達成一致,否則,僅有一兩家這么做不僅毫無意義,還可能傷了自己。
有觀點認為,導致運營商業務下滑的最主要因素還是由于語音業務營收的下降,以及數據流量難以實現盈利。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打電話和發短信的頻率正在降低,移動數據業務的用量則在不斷攀升,但是直到目前,增長迅猛的移動數據業務卻仍然沒有清晰的盈利途徑。
如何轉型尋求發展,尤其是找到提升數據業務盈利能力的方式,減輕資金成本壓力,已成為擺在全球電信運營商面前最亟待解決的難題。
數據流量盈利是關鍵
受到全球經濟低迷以及電信運營商業績下滑的影響,全球電信行業設備投資增長也在持續放緩,這使得產業鏈上的不少電信設備商也感受到盈利危機。
愛立信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制造商,它發布的今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實現凈銷售額546億瑞典克朗(約合81.19億美元),同比下降2%,環比下降1%;凈收入則為22億瑞典克朗(約合3.27億美元),同比下降了42%.愛立信認為,這主要是由于網絡業務利潤減少而導致,同時2012年上半年,愛立信還在北美地區裁員1200人。
另一大設備制造商阿爾卡特-朗訊雖未公布今年第三季度業績,但從其上一季度的表現來看,情況仍不樂觀。今年第二季度,阿朗營收35億歐元,同比下降7.1%,凈虧損達2.54億歐元,阿朗CEO韋恩華還因此在全球范圍內裁員5000人,以削減7.5億歐元成本。
對電信通訊設備商來說,電信運營商為降低成本,大幅縮減網絡建設開支可以說是造成業績慘淡的主要原因,不過裁員和削減成本畢竟是權宜之計,全球電信行業仍需通過實現業務增長來度過危機。
根據市場調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近日發布的報告,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用戶總數已突破10億大關,達到10.38億,并且在未來的3年里還將增長10億。而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全球范圍的移動互聯網流量也正呈現指數式增長。對此,有國外研究機構預測認為,到2016年,全球移動互聯網通訊的數據流量將擴大至目前的18倍。
為了滿足未來數據流量的需求,各大電信運營商增加了對支持新業務的網絡(例如LTE)的建設投入;可另一方面,如何將智能手機上高速增長的視頻和社交網絡流量轉化為盈利的增長,依然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加上語音和短信業務的減少,運營商的成本增長速度已大大超過了營收增幅。
一些國外媒體分析認為,在發展移動互聯網的過程中,運營商將大量精力花在擴大網絡布局上,卻忽略了對移動數據業務的經營,才導致其無法獲得有效盈利,而且在創新性上,運營商也無法與傳統的互聯網公司相比,最終使得蘋果、谷歌等IT巨頭通過豐富的應用程序牢牢掌握住客戶資源,賺取巨額利潤,運營商則淪為低收益的渠道。
因此,國外有專業人士指出,要想真正在移動數據流量業務中盈利,運營商必須加強自身的創新性,同時改變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方式,將更多的主動權抓在自己手中。
但這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運營商TeliaSonera AB就有些悲觀地表示:在找到來自高速增長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數據流量的盈利途徑之前,整個電信行業將陷入停滯狀態。
還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三大運營商的動向。今年第三季度,中國移動繼續在營收和凈利潤方面保持領先,中國聯通的凈利潤增長了近30%,而中國電信雖然營收增長明顯,凈利潤卻下降8%.總體來看,中國三大運營商迄今所受影響不太明顯,但分析人士仍提醒說,隨著3G時代的到來,中國運營商在硬件建設及營銷方面的成本支出也在相應增加,而且彼此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如何在短期盈利能力提高和長期用戶增長之間取得平衡,也將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推薦閱讀
據了解,原TCL通訊電子商務中心總經理肖鋒將于近日完成離職手續,其他100多名員工將陸續離職或內部轉崗。TCL通訊電子商務中心被裁撤之后,TCL集團將重新組建電子商務相關部門。 11月28日下午消息,TCL通訊相關負責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全球運營商集體遭遇寒冬 疲于應對業績下滑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4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