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成為互聯網巨頭們角力正勁的對象。除了阿里、百度、360等互聯網企業,新一波的互聯網手機大可樂手機、博沃F16、北斗智薄大K等也沖進了該領域,市場競爭勢必將更激烈。同時,市場上存在的虛假宣傳、不斷爆發的口水戰,讓人聯想到互聯網手機是否也會陷入互聯網電商那樣的惡性競爭?在互聯網廠商集體壓低手機行業利潤的背景下,國內手機廠商的路將在何方?
互聯網手機炒作攪局市場
蘋果的成功讓業界看到了“手機+互聯網”的巨大爆發力,而在國內,素有“雷布斯”之稱的小米科技CEO雷軍開創了全新的互聯網手機模式。在看到了小米的火爆后,阿里巴巴、360、盛大、百度等的國內互聯網企業也紛紛聲勢浩大地殺入智能手機這一領域。
今年以來,傳統互聯網公司積極投身手機行業并演繹出了蔚為壯觀的競爭態勢。今年5月15日,繼去年底與戴爾合作推出戴爾D43手機后,百度又聯合長虹發布了第二款智能手機;6月6日,盛大網絡發布了首部投入巨資研發的盛大智能雙核手機Bambook;7月份,互聯網大佬級人物北斗手機網董事長譚文勝在網上開賣的北斗“小辣椒”系列;6月28日,更是有盛大、360、小米、北斗不約而同地選擇在這一天發布自己的新手機;有消息傳,小米2將于11月29日迎來官網的第三輪開放購買……
然而,隨著互聯網手機市場新進入者的增多,互聯網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出現了另類的現象。其中,企業大佬之間的口水戰甚是吸引消費者的眼球。今年5月初,360創始人周鴻祎通過微博稱將推出多款360用戶特供手機。幾天后,“小米手機維修”就出現在了360瀏覽器的熱詞搜索榜上,小米手機雷軍隨后通過微博進行回應。周鴻祎稱雷軍及其小米“制造缺貨假象、手機質量不佳、硬件暴利”,雷軍則指360特供機硬件粗糙,并逼問周鴻祎360特供機成本清單。雙方你來我往,唇槍舌劍,歷時一個多月,內容也從產品性價比一直延伸至產品成本、利潤的曝光。
另外,互聯網手機的銷量也遭遇“造假”質疑。當前對互聯網手機的報道中,“售罄”二字出現得頻率越來越高。小米手機開賣即售罄、大可樂手機熱賣……目前來看,競爭日益白熱化的智能手機領域不乏輿論造勢、饑餓銷售、數據虛假等現象,在這些變味的宣傳中,國內互聯網手機行業呈現出一道另類的風景。
國產商陷賠本賺吆喝困境
實際上,互聯網企業涉足手機是醉翁之意不在“機”,而是為了利用手機開啟移動互聯網的大門,搶占用戶入口。互聯網企業想把自己已有的用戶都攬在里面,特別是想讓電腦用戶平穩過渡成為手機用戶。
正是由于立足于搶占互聯網入口,互聯網企業宣稱其手機不賺硬件錢只賺服務。但在當下,互聯網手機的商業模式基本是在手機硬件上少賺錢或不賺錢,靠搭載的服務和流量來變現。樂蛙科技COO袁潛龍認為,沒有海量用戶,就談不上變現。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模式還不是清晰,現在真正還是靠硬件賺錢。但硬件正式互聯網企業的短板,互聯網企業做手機利潤首當其沖。
同時,互聯網手機對整個中國手機產業也產生了影響,其低價求生的做法為智能手機產品的價格帶來了新的壓力。據了解,由于受到互聯網手機的沖擊,聯想、華為等最新推出的國產四核手機售價紛紛跳水。
美國市場調研公司Asymco公布的數據顯示,蘋果和三星主導著整個手機行業的利潤和營收,二者占據了全球手機行業99%的利潤。這意味著其余的廠商只能分享行業1%的利潤,國產廠商能分多少利潤可想而知,更多的手機廠商是處于賠本賺吆喝的狀態。
制造噱頭對國產手機發展有害無利
即使是大力宣傳超高性價比,效仿蘋果的饑渴營銷,采用創新的互聯網銷售模式,經過一年的沉淀后,如今看來,整個互聯網手機市場難免有些凄涼。過去一年中,阿里巴巴、360、百度、盛大等互聯網巨頭蜂擁而至智能手機市場,目前除小米仍在互聯網手機圍城中尚可艱難立足外,其他互聯網手機產品陷入“雷聲大雨點小”的境遇。
業內普遍認為,互聯網公司的根本在于軟實力,貿然進軍硬件可能會得不償失。曾經的雄心勃勃的網易,在多方調研后手機業的毛利率頂多只有10%,網易毅然叫停了互聯網手機項目。曾經推出Bambook電子書和手機的盛大果殼,近日也被拆分劃歸到了其他業務,這意味著盛大硬件夢的再度隕滅。即使是一直在演繹“神話”的小米,也有人指其風光最多再撐一年。
不可否認,互聯網企業進軍智能手機領域,讓消費者多了一種選擇,也增加了國產手機的市場份額,這是好事。但互聯網企業存在硬件短板是短時間內難以改變的事實,互聯網企業企圖依靠高配置低價格來吸引消費者的目的或很難達到。手機是硬件產品,只拼配置和低價是會影響用戶體驗的。高配置帶來的并不一定是好的用戶體驗,因為一款手機的好用程度與硬件高端很多時候是不成正比關系的。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不去追求怎樣能更好地服務自己的軟件產品,立足于實實在在的創新、研發,努力研究移動互聯網的規律,認真揣摩消費者的需求,或才是發展的關鍵所在。
另外,頻繁不斷地通過口水戰互相揭短、發揮得淋漓盡致的饑餓營銷虛假宣傳,這些都無法讓國產手機廠商獲得更多的利潤,反而不誠信的表現會損害企業的名譽,最終一步步走向舉步維艱的困境。
推薦閱讀
諾基亞周三發表聲明稱,已贏得了與RIM之間有關WLAN技術的專利侵權案。據了解,諾基亞每年的專利費收入可達5億歐元。如果諾基亞變得熱衷于訴訟,那么其所握有的3萬項專利將十分具備攻擊性,這也是其一大競爭武器所在。>>>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4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