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海城)市場研究機構ABI Research預測,2017年具有NFC(近場通信)功能的設備出貨量將接近20億,其中包括手機和消費電子產品。近場通信的最大份額將繼續集中在手機市場。
ABI Research分析師菲爾·西利(PhilSealy)表示:“我們預計明年支持近場通信的手機的出貨量將翻番,而這一技術可能成為旗艦手機所采用的一種默認技術。”
這也是在說,基于NFC技術的手機支付將成為各方競爭的新平臺,這里面當然也包括電信運營商在內。實際上,在國內,運營商圍繞著NFC技術的競爭早已開始。今年6月時,中國移動與浦發銀行合作推出了NFC定制手機。NFC定制手機是利用無線通信技術,客戶通過刷手機即可實現傳統支付功能。而在此之前,中國聯通內部也已形成共識,將采取措施增加NFC-SWP手機的滲透率,打破阻礙手機近場支付發展的瓶頸。
細說起來,中移動在移動支付領域已做了多種嘗試。2010年3月時,中移動入股浦發銀行,主要就是為了在手機支付方面進行合作。這個舉動也頗為"國際范兒",據IT商業新聞網記者所知,中移動此舉借鑒了日本運營商的做法,因為日本的NTT DoCoMo就先后收購三井住友信用卡公司和瑞穗銀行股份。此外,中移動還支持國民技術公司推行2.4GHz移動支付標準,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與NFC水火不容,也導致了移動支付的國家標準遲遲未出。
中移動能想到的,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當然也不會坐視不理。其實,在移動支付領域,中移動的動作仍然慢了不止一拍。早在2007年,中國聯通就已和銀聯展開了業務合作。而中國電信也在2010年與銀聯共同推出了"翼支付"業務。"聯通在這方面非常有優勢,電信也積累了相當客戶",中移動電商運營事業部支付產品經理王輝曾說,"所以移動現在要加緊布局"。
手機支付是移動電子商務的核心能力之一,三大電信運營商在獲得支付牌照后,各自成立了專門的支付公司進行推廣。有分析指出,運營商在NFC定制手機終端方面具有有利條件,對于手機廠商,運營商是最具有話語權的,可以通過補貼話費,合約機等優惠來吸引手機廠商的合作。
雖然幾大運營商都陸續在一些城市進行了近場支付的試點,但因為模式的多樣化,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形成有效的市場反響和規模。有報告稱,國內將支持兩種移動支付標準,NFC標準就包含在內。移動和聯通紛紛介入NFC定制手機,也是為提前在這一市場進行布局之舉。
推薦閱讀
衛士通今日發出公告,修正三季報中關于全年的業績預測,修正后的預測業績將同比下降50%~90%。此外,由于公司控股股東電子科技集團三十所對安全保密產品的技術體制進行升級換代,導致公司在上述業務中的部分產品無法提>>>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4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