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村泉)咨詢研究機構IDC亞太區研究總監Craig Stires近日表示,現在每個企業內部都在做一些數據的管理和搜集分析,如果一開始就是正確的,那么就相當于開啟了一扇成功之門,后面的路會越走越順利,如果一開始在數據的質量和搜集等方面都沒有做好,就會對未來部署大數據造成很多麻煩。
Stires舉例說,如在電信領域,不斷流失的客戶是運營商最為頭疼的。該如何留住客戶,為他們提供什么樣的服務?比如更加豐富的套餐選擇,更加個性化的服務,這些都是需要通過分析客戶的使用習慣來獲得。目前,手機廠商不可能花太多錢去留住自己的客戶,如果手機廠商也能夠對客戶進行一個很好的分析,他們就能留住更多的客戶。
IDC方面表示,大數據應用目前仍然還處在早期發展階段。在這方面,互聯網公司使用得更為廣泛,它們主要基于開源軟件開發大數據應用,除此之外,電信和銀行業也開始對大數據應用產生濃厚的興趣。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運營商面臨著全方位的挑戰,這包括網絡建設、業務經營、管理思維、商業模式等,簡而言之,運營商需要加大創新力度。
當前,用戶對數據流量的需求將會越來越大,根據相關機構的預測,2014年預計將有90%的智能手機擁有WiFi技術,這也就意味著越來越多智能終端將具備無線上網的功能,在無形中進一步推動數據流量需求的放大。
面對劇增的流量,如果運營商只是單純的不斷建設、優化網絡,顯然網絡建設的速度無論如何也比不上用戶需求增長的速度,因此,運營商關鍵在業務創新上下功夫。正如威普咨詢在一份關于LTE的報告中指出,面臨LTE這一重大技術變革,運營商需結合3G和4G業務特點進行全面考量,制定合理的市場進入策略,以期通過LTE部署實現收益的最大化。
有分析稱,從目前來看,雖然運營商已深刻認識到流量經營的重要性,但對流量經營的商業模式尚在探索,還處于簡單的降價、贈送等初步階段,這也是運營商身陷增量不增收窘境的一大重要原因。因此,運營商一方面需要加大業務創新力度,認真研究用戶需求,不斷研發新的應用。另一方面,要加大開放合作力度,與產業鏈內外各個環節開展合作,加快對流量經營商業模式的探索。
IDC中國企業級系統與軟件研究部經理潘永花則建議,如果一個企業要制定這種大數據戰略的話需要評估多個層面的需求,包括決策層、基礎設礎,還有最關鍵的數據質量問題,會影響最終的分析的結果和整個數據的價值。入手的時候,可以從非關鍵型業務開始。
推薦閱讀
市場研究機構ABIResearch預測,2017年具有NFC(近場通信)功能的設備出貨量將接近20億,其中包括手機和消費電子產品。基于NFC技術的手機支付將成為各方競爭的新平臺,這里面當然也包括電信運營商在內。實際上,在國內>>>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4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