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國家廣電網絡公司組建方案已獲批準,組建后的國家廣電網絡公司作為一個新的運營主體,將與三大電信運營商一起“分羹”三網融合。對此有分析認為,廣電進入電信市場,最大爭奪點將在寬帶市場。
打響寬帶第一戰
昨日消息傳出,國家廣電網絡公司組建方案已獲批準,這家出身于廣電的運營商將獲得電信業務經營資質,但一直以來深度介入的移動等電信運營商并沒有參與,而是主要由財政部出資作為資本注冊金。
同時,工信部還將出臺新修訂的電信業務分類目錄,并依據目錄對廣電及電信運營商分別,然后該公司將獲得工信部雙向接入牌照。這就意味著困擾三網融合的最大瓶頸——雙向進入的牌照問題終有所突破。
但另一方面,組建后的國家廣電網絡公司作為一個新的運營商主體,將與三大電信運營商一起分羹“三網融合”,勢必會對電信行業競爭格局產生影響。
飛象網總裁項立剛指出,此次所謂雙向進入,其實質還是單向進入,而廣電進入后最大爭奪將會在寬帶市場。他認為,“電信業進入廣電系統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廣電卻是要實質地進入電信市場。由于廣電具有入戶的便利和有線電視整合的可能,最重要的爭奪將是寬帶市場”。
持此看法的電信專家楊培芳,此前也曾直接表達,“現在的雙向進入是不對等的,廣電拿到電信業務許可了,但電信不可能拿到廣電業務許可,沒有獲得主播權,基本屬于單向進入。”
不過,雖然走出了組建方案獲批的第一步,謀定了目標,國網發展之路依然不易。就如觀察家項立剛所言:“面對擁有數億用戶的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技術條件基本對等的情況下,如規模不突破,導致融資成本高,市場壓力大,只能用低價來爭搶用戶,長期虧損就成為必然;而如果不爭搶用戶,則更難形成用戶資源,所造成的局面就是找死和等死,”而這,將是國網面臨的一個很難脫的套。
中廣網一高層則分析現狀說,由于國家廣電網絡公司的組建需要過程,“特別是選好領頭羊,再定戰略、搭班子,安撫各地有線”,因此短期內對電信格局沖擊不大;從中長期來看,將會是四分天下,“每類業務都會有三家以上均衡的運營商競爭”。
而三網融合研究者、融合網主編吳純勇卻言,“國家廣電網絡公司組建方案的獲批,只是萬里長征邁出了第一步,但這步意義深遠。對有線行業集團化、市場化、商業化發展既定了調又指明了方向。”
資本運作是成敗關鍵
廣電進入后面臨另一問題,就是在資本層面。據悉,國家財政將為國家廣電網絡公司出資幾十億元作為資本金。對此項立剛認為,財政部的幾十億資金不足以支持一個全國性網絡體系的建設,即使是用于原來的資產重組也不夠。“大量資金一是銀行貸款,將帶來巨大的利息壓力,融資成本也高,短時間內形成較大資金規模并非易事,這個瓶頸很難突破”。
而曾言“三網融合史,一把心酸淚”的廣電專家包冉,對于該公司組建的批準發出聲音稱,“國網公司的屬性應為控股公司,資本運作是成敗核心”。他認為,公司發展初期應抓緊資本運作,以資本杠桿布大局,不宜在技術和業務的具體層面太多糾葛,“應先上市,再整合各省業務,以避免重蹈中國有線覆轍”,他強調說。
但由于此前一直傳言中國移動參與出資最終卻并未實現,國家廣電網絡公司由此仍屬“廣電系”企業。而根據三網融合試點規劃,第二階段試點將在2012年底結束,隨后廣電、電信將正式步入雙向接入。這意味著國家廣電網絡公司面臨必須在年底前完成組建的時間壓力。
項立剛認為,國網公司要形成競爭力,就需要在內部實現和有線電視真正的整合,利用好資源,“而這就需要時間、金錢的權威,不過從公司成立拖了這么久可以看出并非易事。”
據悉,國家廣電網絡公司的組建已醞釀多年,2010年年初,國務院下發的《推進三網融合的總體方案》(以下簡稱國發5號文),明確提出了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須在2012年底之前完成組建。但此前一直未獲批準。
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司長張峰日前透露,截至9月底,工信部已向12個試點城市的廣電企業發放了業務許可。在第一階段試點收尾之際,雙向進入獲得突破性進展。
推薦閱讀
據了解,深圳市民11月15日接到運營商通知短信,短信顯示:市政府要求三大運營商從今天(11月16日)凌晨起關閉地鐵內數據業務。這就意味著網友在乘坐地鐵時將不能使用3G網絡數據業務。 11月16日消息,據飛象網了解,從>>>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網公司呼之欲出 寬帶第一戰即將打響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4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