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數據顯示,1到8月份,中央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9542.3億元,同比下降9.4%,8月比7月環比下降1%;地方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4248.6億元,同比下降19.6%,8月比7月環比增長7%。
但與此同時,營收方面,1至8月國有企業累計實現營業總收入26.79萬億元,同比增長達9.7%。
一方面是營業收入的增長,另一方面是利潤的下滑,從會計學原理來看,影響因素顯然落在了成本增長的問題上,根據財政部的數據,1至8月國有企業成本費用總額為25.59萬億元,同比增長11.5%。
事實上,在全球性經濟危機背景下,這并非是央企或國企的單獨遭遇,從各上市公司及民營企業發布的上市公報或數據來看,同樣呈現出營收增長而利潤下滑的趨勢,典型如華為等。
對于成本的上升,作為央企出資人代表的國資委顯然早有關注!霸诮洕鷶U張時期,成本高低對企業來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而在緊縮時期,成本因素對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作用影響日益突顯,對一些企業而言更是關系生死的問題。”邵寧曾經在多個場合不止一次對央企做如上提醒。
因此,控制成本成為了央企過冬的關鍵詞。如何降本增效成為央企這一時期最大的管理課題。
記者從國資委處了解到,早在今年3月,國資委就啟動了旨在強化基礎管理的中央企業管理提升活動,整個活動要持續到2014年2月結束,共分成3個階段,分別是“全面啟動、自我診斷”,“專項提升、協調推進”,以及“持續改進、總結評價”。
當時王勇動員講話時曾表示,“一些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容易被掩蓋、被忽視的薄弱環節和深層次問題更加顯露出來,中央企業‘要通過管理提升找出風險點,止住出血 點’,保持生產經營平穩運行!
縱觀央企目前出現問題較多的行業,如鋼鐵行業,化工行業、有色行業、交通行業、建材行業、石化行業等,這些行業的普遍性問題是受經濟的周期性影響較大,伴隨原材料國際價格的提升以及市場的萎縮,此時此刻,從管理上獲取成本效益就成為關系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央企的成本問題早在去年即已現出端倪,2011年9月20日國資委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1~8月中央企業累計實現凈利潤6242億元,同比增長13.1%。這一增速相較1~7月份的15.7%的增速進一步下降。
而到去年11月份,利潤增速的降幅進一步拉大,根據媒體公開的數據顯示,2011年1~11月,包括中國石油、中國移動等在內的117家央企凈利潤增速的降幅高達46.5個百分點,而庫存和應收賬款這兩項運營和財務成本,合計已占到企業流動資產的46%。
這意味著,宏觀經濟形勢一旦向變壞方向發展,市場萎縮,壞賬增加,企業的流動資產就會折半,而流動性是企業的生命所在,這也就是成本問題之所以關鍵的原因。
與此同時,央企當前普遍采用以海外投資來拉動增長的戰略,雖然國際形勢為有大量現金儲備的中國提供了絕好的海外投資窗口期,但必須注意到,全球政治經濟形勢不穩定所帶來的挑戰,比如政治風險,法律風險等日益突出,如何尋找到有效的避險工具也成為央企必須面對的一項全新課題。而毫無疑問的,任何避險工具的使用都會意味著成本的增加。
全球風險管理機構美國達信風險控股公司副總裁沈一鳴告訴記者:“目前央企的海外投資正從粗放型向精細化方向發展,風險管理意識與日俱增,毋庸置疑,這樣做的結果之一就是風險管理成本的增加,但與此同時無效投資和失敗投資的案例就會大大減少,以并購補償保險為例,這一保險往往占到項目額一定的比例,但卻能讓企業避免投資失敗所造成的更大的損失!
所以,在風險管理專業人士看來,對于央企成本的增加并不可一概而論,有些成本的增加是必須的,而有些成本的增加則可以精減,這正是經濟形勢不好時加強風險管理的精髓所在。
考核不變
可以肯定的是,央企的考核指標不會輕易改變,因為調整考核指標并不是國資委獨自可以決定的,需要有來自國務院的授權,這意味著考核指標的調整意味著國家對經濟運行態勢的預判。
值得注意的是,央企每次出現業績不好的情況,輿論最關注的問題就是企業負責任人及企業高管的收入是否會因此受到影響,央企的考核指標是否會因此受到調整,而人們最難以接受的就是那些企業利潤下滑甚至虧損的企業負責人及高管拿高薪,或進行高消費,而這種擔心并非中國所獨有,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時,華爾街高管的高工資就備受質疑。
對于經濟形勢惡化背景下,央企負責人的考核指標是否會生變這一問題,來自某央企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央企負責人的考核需要次年4到6月份央企業績出爐之后才能進行,因為只有那個時候,央企集團下屬的那些上市公司的年報才會出來,也才能進行合并報表的統計,現在談這個問題尚早!
的確,從國務院國資委公布的文件中不難看出,要到2012年7月份才公布2011年度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結果。
不過,上述人士也表示:“可以肯定的是,央企的考核指標不會輕易改變,因為調整考核指標并不是國資委獨自可以決定的,需要有來自國務院的授權,這意味著考核指標的調整意味著國家對經濟運行態勢的預判,這種預判的國際影響力可想而知,所以央企負責人指標的調整將是一個極為嚴肅的問題!
推薦閱讀
記者從鐵路上海站獲悉,今年中秋、國慶假期網絡購票量猛增,約占全部預售車票量的40%,其中,出行高峰9月28日至10月1日4天網絡預售票達到40萬張。但截至23日中午12點,仍有近30萬張車票尚未取出,鐵路部門建議網絡購>>>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央企“考核大限”遭遇利潤持續下滑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20924/86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