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接成像原則上是觀察系外行星的最重要的方式,但該方法實際上是對技術的巨大挑戰。據《天體生物學》雜志網站8月5日消息,日本國立天文臺等研究團隊發表報告稱,他們在太陽系外、距地球約60光年附近新發現一顆行星,采用的就是對其直接成像的方法。
行星直接成像研究領域邁出重要一步
該行星現已被稱之為“第二木星”,據比較可能是有史以來所有直接確認的行星當中最小也是最暗的一個。此次發現標志著人類在行星直接成像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
直接拍攝一顆系外行星會產生其光度、溫度、大氣和軌道信息,但這樣做非常不易。人類迄今已在太陽系外至少確認了3500顆行星,但能直接確認其形態的還不到10顆,其中更多數都是以間接方式得到的。譬如公認比較準確的引力透鏡法,即是利用星體引力場導致遠處另一星體的光線路徑改變,造成的類似透鏡的放大效應來進行星體確認的。而如果想要以直接拍攝的方式來發現行星,技術要求則十分苛刻,這顆行星的自身尺寸也要足夠巨大,與母恒星的距離還不能近到被其光芒所掩蓋。
但此次,天文學家在美國夏威夷島利用“昴星團”天文望遠鏡,以直接攝影成像法成功發現了行星GJ 504 b。當時研究人員正在對黃道星座之一的室女座上一顆多方面都與太陽十分相近的恒星GJ 504進行檢測,隨之發現了正圍繞它公轉的一顆非常暗淡的氣態行星——它還從未曾被發現過,但因為可以通過它的亮度直接來推測質量,其不確定性非常的小。而此次新采用的遮蔽星光裝置,也避免了因恒星光芒過盛導致附近行星被隱匿的缺憾。
這顆“第二木星”還十分年輕,在約1億至1.2億年前誕生,大小差不多是木星的4倍(木星作為太陽系中最大行星,體積是我們地球的1300多倍);而“第二木星”與其母恒星的距離約相當于太陽到冥王星的距離(平均測算太陽到冥王星的距離約為59億公里),GJ 504 b的表面溫度也保持到了約240攝氏度左右。有趣的是,盡管其已經無比巨大且相當炎熱了,但它仍是迄今所有經直接確認的行星中最小的一顆,也是最暗淡、溫度最低的一顆。
研究人員在對其大氣光譜進行分析后,推測該行星大氣中基本沒有云,表面沒有水,也應沒有生命存在。具體研究成果將發表在美國《天體物理學》雜志上。(張夢然)
《科技日報》(2013-8-7 二版)
(中國科技網)
推薦閱讀
很多情況下,Android用戶可在鎖屏狀態下就能快速訪問經常使用的軟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天文學家直接拍攝到太陽系外“第二木星”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807/282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