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企業業務市場一直充當挑戰者的華為,正在越來越明確地指向思科。“雖然我們的市場份額還與他們(思科)相差得很遠,但我們的交換機產品可以完全超越他們。”昨天,在華為下一代網絡暨交換機產品的發布會上,華為企業業務CEO徐文偉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等媒體采訪時表示。華為一直被思科總裁錢伯斯看作是最強勁的競爭對手,隨著華為企業業務技術和產品的不斷更新,火藥味正變得越來越濃。
徐文偉上面提到的產品,是被稱為第五代交換機的敏捷交換機。相對于傳統交換機,敏捷交換機是全可編程架構,用戶的任何需要都可以通過軟件升級來實現,傳統交換機的功能則是不可改變的。“這就像是功能機與智能手機的差別,智能機可以直接進行軟件升級,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功能機終究是要退出市場的。”他說。
這顯示了華為對交換機市場雄心勃勃的野心。根據第三方統計數據,思科今年第一季度在全球交換機市場的份額高達58.8%,而華為的份額只有3%。
也正是因為思科在交換機市場的壟斷地位,思科對于打破目前的市場格局和商業模式并沒有足夠的動力。
徐文偉預計新一代交換機產品將幫助華為提升2個點的市場份額。
在華為企業業務BG Marketing 與解決方案總裁張順茂看來,華為要超越思科必須要有自己的差異化競爭優勢。華為之所以對這次的新產品充滿底氣,是因為新一代交換機產品采用了華為自主研發的芯片產品“ENP”。
按照思科一貫的商業模式,思科會提前多年進行芯片開發,同時提交各種行業標準,在標準成型后,推出產品,而其他沒有芯片開發能力的廠商只有等商用芯片出來后再開發產品,而這時候距離市場領先者已經落后很多代了。
“在這個市場做跟隨者是沒有出息的,只有改變和創新才能領先。”徐文偉說。
不過,思科目前55%以上的收入來自美國本土,但由于在美國市場遭遇“無中生有”的質疑和指責,華為在美國市場收入非常少,這意味著如果華為企業業務希望在規模上超越思科,還有不小的距離。
但是,按照徐文偉的說法,華為企業業務已經進入發展的“快車道”。2012年,華為企業業務增長26%,收入約18.5億美元,在整體收入中的占比5%,而在今年上半年,企業業務國內、國外市場均增長40%以上。
徐文偉表示,預計企業業務今年將實現27億美元的收入,增長40%左右,到2017年,華為希望企業業務的收入能達到100億美元。
推薦閱讀
近日,中國之聲一篇報道引發了業內對寬帶問題的激烈討論,該報道引用>>>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809/282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