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路透社報道,多名私募股權公司的高管表示,從財務角度看,黑莓私有化具有可行性,但此舉本身不會增強黑莓的競爭力。在此之前,路透社周四報道稱,黑莓董事會越來越傾向于將公司私有化。當前,該公司正為重振業績而努力。
今年6月底,黑莓CEO托斯滕·海因斯(Thorsten Heins)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透露,其黑莓10智能手機的銷量為270萬部,而這一數據遠低于分析師預期。自那以后,該公司股價一直受到打壓。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傳出了黑莓對杠桿收購重新持開放態度的消息。但該公司用戶仍在不斷流失,面臨的壓力也與日俱增。來自私募股權投資公司的消息人士稱,即便如此,黑莓擁有穩定的現金流,可以支持杠桿收購所需的融資借貸。這些消息人士要求匿名,因為他們沒有授權對此公開發言。
黑莓目前市值約為50億美元,但很多投資者注意到該公司僅持有的現金就超過30億美元。這些投資者包括對沖基金MacNicol & Associates的投資組合經理羅斯·希利(Ross Healy),MacNicol & Associates的客戶持有黑莓股份。
希利稱:“我自己的分析研究表明,黑莓市值遠遠不止50億美元。”
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記者,黑莓近期不會達成私有化協議,也并未啟動任何出售程序。但黑莓對私有化持開放態度,表明其管理層的思想已發生重大轉變,在此之前,他們專注于將黑莓作為一家上市公司來實現業務復蘇。
黑莓拒絕對此報道發表評論。
加拿大一家大型養老基金的一位高管也認為,黑莓私有化從財務角度看具有可行性,而如果其私有化進程一旦啟動,該基金和加拿大其它基金會考慮參與其中。這家基金與私募股權公司有密切合作關系。
這位高管表示:“就黑莓資產的規模和性質而言,如果你相信其存在一定價值,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沒有任何理由會放過。”
該高管稱:“如果私募股權公司愿意收購戴爾公司,那么他們愿意收購任何一家公司。”私募股權公司銀湖資本和戴爾公司創始人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正在努力,以爭取出資250億美元收購陷入困境的戴爾公司。
并非靈丹妙藥
可以肯定的是,私有化不會是黑莓復興的靈丹妙藥。私募股權公司的高管和分析師一致認為,即使黑莓被買斷,也沒有明顯有效的方法對該公司進行重組。
其中一名高管表示,一種設想是將黑莓的手機業務剝離,將重點放在該公司以安全知名的網絡和基礎設施業務上。但其他高管稱,該公司的手機業務沒有明顯的買家。
事實上,過去兩年來,在黑莓的業績一路下滑的時候,多家私募股權公司以及高科技公司曾透露對其有興趣。
去年,有消息人士透露,包括微軟和亞馬遜在內的數家公司與黑莓舉行會談,探討雙方合作的可能性。今年早些時候,聯想一位高管稱,聯想可能會考慮收購黑莓,以加強自身的移動業務。
有消息人士稱,華爾街的投行也在促成黑莓與HTC和三星等公司達成交易。
但到目前為止,黑莓還沒有與任何一方達成交易。
美國投資公司Charter Equity分析師愛德華·施奈德(Edward Snyder)表示:“不管你是私有公司還是上市公司,問題都不會發生改變,你還是面臨一系列同樣的問題。重要的是,那一種公司結構更有利于問題的解決。”
即便如此,分析師和投資者稱,讓黑莓遠離公眾的視線仍然可能有意義,因為這會讓該公司在轉型過程中有更多的喘息空間。
MacNicol & Associates 的羅斯?希利稱:“很少投資者會有耐心,不去關注股價每天的波動。”
去年,黑莓任命私募股權公司TPG Capital LP的高級合伙人蒂莫西·戴德(Timothy Dattels)為公司董事會成員,引發了黑莓可能會考慮杠桿收購或私有化的猜測。
在此之前,黑莓聘請了投行摩根大通和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幫助其評估戰略選擇,包括可能對其業務模式進行調整,以及其它如通過合作伙伴關系和授權協議擴大黑莓平臺等舉措。
黑莓認為,投資者需要給予它更多時間。
推薦閱讀
?據美國科技媒體VentureBeat的報道,社交媒體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811/282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