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寂已久的攜號轉網再度被喚醒。近日,多家媒體發布消息稱,工信部已批準在湖北、江西、云南三省開展攜號轉網工作。2014年4月1日起,這三個省份的移動、聯通、電信三家全面實施。此前工信部部長苗圩曾表示,2013年將適時擴大移動電話用戶號碼攜帶的試驗范圍,如今,攜號轉網試點有望迎來突破。
攜號轉網政策在剛推出之時,曾被外界認為有利于平衡三大運營商的市場份額,是讓消費者、電信行業和國家受益的良藥,但在天津和海南的試點過程中,由于運營商門檻、轉網程序繁雜等原因,試點結果并不盡如人意。此次,攜號轉網再度被推進,仍然面臨著風險。攜號轉網的尷尬
攜號轉網的試驗范圍被進一步擴大。8月2日,湖北省通信管理局局長袁瑞青公開表示,工信部已批準湖北、江西、云南三省啟動攜號轉網工作。據了解,2014年4月1日起,這三個省份的移動、聯通、電信三家全面實施,這似乎預示著這三個省份內的用戶將擁有更多自主選擇權。
所謂攜號轉網,即移機不改號,也就是用戶在不改變自己的手機號碼的前提下,能夠轉成其他運營商的用戶,并享受其提供的各種服務。例如,持有139號碼的手機用戶,轉入中國電信網,享受中國電信提供的電信運營服務。有分析認為,攜號轉網既保護了用戶的選擇權,又能更進一步促進運營商的服務質量。
早在2010年11月,工信部率先在天津和海南兩地試點手機攜號轉網,按照工信部當時的說法,試點期限為半年,之后視情況向全國推廣。事實上,經過兩年有余,試點地區仍只有這兩地,且試點結果不容樂觀。據此前電信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在兩地超過1800萬手機用戶中,兩年來提出轉網申請的用戶不到1%,試點地區僅有約7萬用戶成功辦理,申請后攜轉成功率僅為36.7%。
在通信行業觀察家項立剛看來,攜號轉網的成功率之所以如此低,主要在于運營商之間相互設置障礙,用戶選擇任何一家運營商都存在利弊、沒有充分的理由去申請攜號轉網,再加上轉網的程序繁雜、門檻重重等。“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兩臺手機、兩個號,現在很多用戶都這么做。”項立剛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如今,曾一度銷聲匿跡的攜號轉網再度被重啟,顯然是政府作為主導在推動,畢竟這對打破行業壟斷有著積極作用。有消息稱,武漢的攜號轉網將與天津一樣,是雙向轉網。如果消息屬實,那么該地三大運營商用戶就可不變號碼互相轉網,但是否沿用天津轉網的“六條規定”目前還不清楚。
易觀國際分析師于斌認為,在攜號轉網試點過程中,運營商的不配合是最大的絆腳石,因為各方都不想自己的用戶流失到競爭對手陣營,在各方利益得不到均衡的情況下,運營商在處理攜號轉網用戶問題的時候就比較消極。
運營商的博弈
作為電信業有效競爭標準之一,攜號轉網目前已在世界上40多個國家落地。以美國為例,在2003年開始大規模普及攜號轉網,各大手機運營商為了吸引用戶,紛紛推出了各種促銷套餐,新用戶不但可以以非常便宜的價格買到合約機,還可以享受各家公司提供的話費返還等優惠。相比之下,中國的攜號轉網則進展緩慢,運營商之間的利益博弈更是愈發激烈。
一直以來,外界普遍認為攜號轉網會給相對弱勢的運營商帶來機會,會有利于電信和聯通。“電信以穩定的網絡、多重的優惠活動和合理的資費贏得了3G市場,甚至移動在3G中也流失給電信不少用戶。而聯通的機會則在移動互聯網市場和語音市場,從微信聯通沃卡就可以看出聯通的趨勢。”于斌說。
不過,4G牌照即將下發,攜號轉網會對在3G階段形成一定核心競爭力優勢的電信和聯通構成明顯的轉網壓力。業內分析,中國移動除了在網絡速度方面有劣勢以外,在網絡覆蓋率、用戶數量、資金儲備等方面仍然占據主導地位,進入4G時代后則會強者恒強。
盡管如此,在當時天津和海南的試點中,中國移動為了留住自身用戶,還是巧妙利用授理規則的漏洞提前布局設防,如非實名移動用戶、用戶有在網協議且時間未滿等。據悉,一方面,用戶只要有一項不滿足規則就無法辦理轉網;另一方面,移動通過預存話費送手機、送話費等優惠政策來綁定用戶。
“之前聯通也推出過一些優惠促銷方案來吸引用戶轉入,但是攜號轉網的政策一直是工信部在推動,后來不了了之我們也解釋不了。至于近期工信部將試點范圍擴大到湖北、江西、云南三省,這邊還沒有得到進一步消息。”中國聯通集團公司綜合部新聞處處長溫寶求表示。
眼下,試點地區實施攜號轉網后,用戶即使轉換運營商或更換業務也不必再次占用其他號碼,可以緩解號碼資源短缺問題。不過,隨著微信等OTT業務的迅速發展,互聯網與通信的替代性增強,用戶對號碼依賴又明顯減弱,業內認為攜號轉網象征意義大于實際。
推薦閱讀
據路透社報道,多名私募股權公司的高管表示,從財務角度看,黑莓私有>>>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攜號轉網試點擴圍:象征意義大于實際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811/282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