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速與網絡資費,一直是社會各界熱點話題。相關機構近日發布統計顯示,中國內地網速平均速率為1.15M,香港為10.5M,亞太或全球平均速率為4.64M;中國內地排全球第80名。另一項調查則指出“中國內地用戶月均上網費是美國4倍、韓國20多倍、香港上百倍,網速卻不及人家一半”。真實情況是這樣嗎?
不同地區的網絡環境下,具體到用戶的網速體驗究竟如何?假設下載同樣的電影、應用,在不同地區、不同網絡,是否會有明顯的感受差異?針對這些疑問,北京青年報選取北京、香港、美國紐約和舊金山四地進行網速感知實測,四地六用戶的最直觀下載實錄,應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各地相對準確的網絡應用真相。
測試·有線網絡:有線網絡下載電影 香港用時最少
香港
月租238港幣100M寬帶用時5分鐘
黃先生供職于一家外資企業,因工作的關系他會在港短住一段時間,記者聯系到他的時候他剛到港5天。在黃先生所借租的公寓,有線網絡接入的是電訊盈科100M,從電話線接入,每月費用238港幣,包十多個電視頻道。
根據設定的要求,黃先生按照國內網友內地的網站地址下載了《中國合伙人》高清MP4,1.53G文件用時5分26秒。下載過程中,黃先生感覺網絡穩定,下載速度基本穩定在每秒5M-6M之間,5分鐘的用時讓黃先生感覺是比內地快些。
月租76港幣100M光纖用時16分鐘
張先生供職于一家中資企業的香港分支機構。他所在的公寓樓,使用的是電訊盈科100M光纖到戶,每月的有線網絡費用是76港幣外加8元電話服務費。他用BT方式下載《中國合伙人》共計用時16分鐘,過程中下載速度穩定在每秒1.2M-1.7M之間。下載之后,張先生用工具軟件測速,顯示寬帶網速是74.6M BPS。
北京
聯通4M光纖用時17分42秒
北京的沈小姐家里的聯通寬帶去年升級至光纖。她選用的是4M 80小時上網及300分鐘語音的家庭套餐,每月電話及網絡打包費用88元。她用家用的HP Omni 105電腦,windows XP系統,下載電影《中國合伙人》,用時17分42秒。
沈小姐告訴記者,下載期間少部分網速慢的時候大概只有800-900KB/S,多數情況在每秒1MB-1.5MB之間,最低的時候偶爾蹦一下550KB/S,“感覺速度還不錯,完全可以接受。”沈小姐說。
歌華4M帶寬用時94分鐘
在朝陽區一家企業供職的劉先生用公司的網絡完成了《中國合伙人》電影的下載測試。劉先生告訴記者,公司所在的寫字樓位于朝陽門,硬件及設施并不是很新,網絡方面采用的歌華30M寬帶,一年的費用是2000元。因為是在辦公環境而且資源有限,公司平常是不允許辦公時間下載視頻或者電影,同時對每個人的帶寬分配是有限的。為了做測試,技術人員幫他把帶寬調到4M,下載完1.53G的MP4文件,用時94分41秒,平均速度在282.71KB/S。
美國
舊金山20M帶寬迅雷下載用時5小時
在美國研修深造的張桂涵目前居住在美國舊金山。在她所住公寓里,購買的是Comcast提供的有線網絡服務。每月資費在73美元左右,20M帶寬。桂桂使用蘋果Macpro電腦,先嘗試使用跟國內測試同樣的網址鏈接,用普通下載的方式下載1.53G的《中國合伙人》高清MP4,下載進行到晚上11點之后,測試軟件顯示網速明顯提高,一度曾達到16MB,但這對下載似乎并沒有帶來影響,發現兩個小時才完成10%不到。這個下載后來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早上6點多桂桂離開公寓時,顯示預計還有3小時,也就是說整個下載用時大致在10小時左右,但是最終發現所下載的文件并不能正常打開。第二天,張桂涵嘗試使用迅雷重新進行了下載,最終順利完成,下載用時5小時。
紐約家庭Wi-Fi用時20分鐘
蘊蘊是紐約某大學的訪問學者,由于美國的家庭網絡套餐有許多選擇,測試時使用的是Wi-Fi網絡,蘋果臺式機下載1.53G《中國合伙人》,用時約20分鐘。
測試·內容:六名用戶下載同樣內容
在本次試驗中,本報選取六名用戶,他們分別身處北京、香港、美國紐約以及舊金山。測試中,六名測試者,分別使用當地固網與手機移動網絡感受網絡下載速度。在固網方面,同樣下載一部1.53GB的電影《中國合伙人》高清MP4;在手機移動網絡上,同樣下載6.32MB的“QQ閱讀”,并分別記錄所用時間、所使用的網絡環境及感受,測試結果如下。
測試·點評:實測結果受多重因素制約
結合本次四地實測,電信業獨立分析師付亮認為,包括海外手機用戶是通過美國的App Store或者Google Play平臺下載,還是通過位于國內的應用平臺;電腦訪問的鏈接來自位于中國的服務器還是海外,甚至具體的上網地理位置等,都會對下載速度帶來影響。與此同時,由于美國、香港、北京三地都是單個用戶的測試,每個用戶選用套餐都具有個體特殊性,同時也會受到下載資源所處服務器的限制,測試結果不能完整代表當地的寬帶水平,但仍可看出以下幾點定性的結論:
北京固網寬帶月使用費低于美國
從固網寬帶看,非光纖用戶與光纖用戶的速度差距非常明顯。此外,北京的家庭用戶月使用費跟香港接近或稍低,比美國家庭網絡套餐“絕對值”明顯要低;但如果將月使用費平均到每M帶寬,計算每M帶寬的價格的話,北京與香港相比價格差距仍非常明顯。
手機網速落后海外
從手機上網速度看,中國內地手機用戶與海外用戶相比,存在2G、3G、4G之間技術隔代的差距,而2G用戶的網速體驗明顯落后于4G乃至3G。付亮表示,整體來看,由于我國目前只有三成的用戶是3G用戶,還有七成用戶是2G用戶。而且三大運營商的3G網絡采用了不同標準,成熟度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與正從3G向4G過渡的香港地區和美國市場相比,中國內地仍有明顯差距。
國內寬帶水平落后于需求
“整體來看,我國的寬帶水平只排在世界中下游水平,遠落后于需要,也不能與我國是世界GDP第二大國相匹配。”付亮表示:“帶寬影響了用戶上網體驗,進而影響到了信息消費的進程。”他表示,好在7月上旬國務院常務會部署的促進信息消費的方案中,著重強調了“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加快網絡、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并且明確了要推進光纖入戶;提升3G網絡覆蓋面和服務質量;推動年內發放4G牌照等。”國內網速提高可以期待。
測試·手機上網:手機下“QQ閱讀”北京速度最慢
香港
3G安卓市場用時28.6秒
在手機網絡中下載QQ閱讀,黃先生通過安卓市場,下載時間是28.6秒。黃先生用的是HTC手機,他告訴記者,他剛剛辦理的是香港3HK網絡的168元港幣3G包月套餐,這次下載體驗他感覺“速度還不錯”。
中移動(香港)4G用時9秒
張先生的手機是三星GALAXY 4,下載QQ閱讀用時9秒,“感覺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張先生告訴記者,他的手機選用的是中移動4G套餐。套餐優惠價是108港幣,5G流量。
北京
中國聯通3G用時1分59秒
沈小姐用的是三星Galaxy Note手機,采用的是中國聯通3G 66元/月的套餐,含300M流量。她告訴記者,下載QQ閱讀共用時1分59秒。網速低的時候有過990b/s,最快的時候顯示過334KB/S,下載過程感覺“比較順暢”。
中國移動2G用時22分鐘
劉先生用的也是三星Galaxy Note手機,他購買的是中國移動的80元集團套餐,除每月450分鐘語音之外,包括150M數據流量,平常在單位和家里都有Wi-Fi,所以移動網絡下載用的比較少。為了做測試,他打開設置里的數據流量包選項,下載QQ閱讀,計時顯示下載QQ閱讀共用時22分鐘,鏈接速度低時1.76KB,較高時9.98KB/S,多數在每秒6KB至8KB之間,感覺下載“不是很穩定,比平時Wi-Fi下應用明顯要慢”。
動感地帶用時7分20秒
劉先生另一部手機使用的是動感地帶套餐,月套餐費36元,包括150M流量。他通過91助手用這部HTC手機同樣下載QQ閱讀,下載用時7分20秒,速度顯示每秒10K多,劉先生說,下載期間“看到速度條會有些小的停頓。”
美國
T-Mobile 4G套餐用時2分鐘
張桂涵所用的手機是蘋果iPhone 4s,購買的是運營商T-Mobile提供的4G家庭套餐計劃,每月資費80美元。應測試要求,桂桂在自己所住的公寓中試圖用手機下載QQ閱讀,但是發現手機信號只有兩格,無法用手機順利打開下載文件。第二天出行途中,桂桂在舊金山市中心的一個公共汽車站候車過程中,下載QQ閱讀,6.32MB的文件用時2分鐘,感覺下載比較順暢。
AT&T 4G套餐用時30秒
蘊蘊的朋友使用的是iPhone 5手機,選用的是美國AT&T的網絡服務,月資費在70美元左右,包含30美元30G的數據流量。通過APP STORE,這位紐約朋友下載QQ閱讀,用時30秒,感覺“比較正常”。
測試·追訪:兩類原因影響普通用戶網速
電信業獨立分析師付亮表示,實際影響用戶訪問速度的包括:運營商接入網、城域網、骨干網、互聯互通、國際出口等諸多環節,也包括用戶的電腦和所訪問內容所在服務器的情況。
但他強調,對于普通網絡用戶來說,其他影響網速的因素大致包括內部及外部兩大類別,內部因素即個人電腦的硬件配置,軟件環境,包括是否安裝了防火墻等,都有可能影響網速體驗;外部因素則包括所選購的帶寬,是否高峰時段,所訪問網站的情況,包括網站系統配置、所連接的帶寬以及訪問人數等等,都有可能直接影響用戶對網速的感受。
測試·手記:“一言難盡”的美國網絡
40年前互聯網第一次在美國出現,之后美國也以最新的互聯網理念和技術全球稱冠,但是當記者嘗試用大眾點評網、騰訊閱讀和下載《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去考核美國的網絡現狀時,卻發現了另外一番情景:慢的慢,快的快,魚龍混雜,一言難盡。
根據測試要求記者開始準備下載電影。但是根據以往的經驗,記者知道那會非常漫長。兩周前,記者在網絡上購買了一個《霍比特人》的電影,時長大概2小時15分鐘,但是記者當天并沒有看成電影而是在第二天一早補看的,因為下載太慢,需要用9個小時。這讓記者質疑過自己家網絡的速度,但經過網速測試之后,取得的平均值大概是13M左右,這與記者實際支付的20M費用有一點差距。
這次下載《中國合伙人》,用的和在香港測試的一樣的網址,成功登錄打開,記者開始使用普通軟件進行下載,結果用了兩個小時,才走了10%不到。隨即,記者測試網速,平均值大概在762.63kb/秒。之后,記者用迅雷輔助進行下載同一電影,速度提高了一些,但是還是不夠快,記者用了5個小時,測試網速最慢時是1MB/秒。由于下載電影和測試網速之間存在差異,因此記者懷疑可能是網絡運營商對BT下載進行了限速。
同時,記者也注意到,事實上在家里使用電腦或者用iPad看電影很少出現“卡殼”的狀態,無論多大的片子都會播放自如。這讓記者非常苦惱,是不是自己電腦的問題。直到一個美國朋友給記者揭秘,他說在美國的很多地方,網絡運營商都購買了一個互聯網的經營權,少有競爭,所以很多網絡公司都比大爺還牛,“因為無論你多不滿意這個服務,但這個公司就這個水平。”比如,在硅谷的中心地帕洛特,之所以出現兩個大公司AT&T和Comcast競爭,是因為這的空間比較開放。當地居民可以選擇任何一家,而不必擔心被停掉網絡。可是,在某些小地方,一些做網絡的公司呈現“壟斷”經營的狀態,一個家庭或者幾個民眾的些許不滿,不會引起足夠的重視,自然現狀也無從改觀。但是,由于美國社會有較強的法律約束,網絡服務公司一般也不會太出格,所以他們“既不會太差,又不會太好”。
但是,手機的市場狀態不同,因為美國幾個主要的手機網絡寡頭競爭非常激烈,不僅打價格戰,銷售戰,還要打“服務戰”,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美國年輕人的手機經常換最新最時髦的款,而且網速更新也非常快且更新率高的原因。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美國的地方政府和企業在逐步推進Wi-Fi免費化和全城化,也就是說,以前只有在辦公區域、餐廳等公共場所使用密碼才能尋找的免費Wi-Fi將無處不在。
在美國居住的幾年時間里,記者也在與各類網絡運營商和電信運營商打交道,發現實際上家庭網絡的服務有待提高。記者的前任房東,因為網絡問題時常找簽約公司來修理,但是不是時間總約不好,就是來了發現沒啥太大問題。而最后,因為某家公司“店大欺客”,房東先生憤憤不平地轉投了一家小規模的公司。而后,小公司珍惜生意,服務稍微好一些,但是問題還是在出現-解決的循環中往復。
推薦閱讀
大學開學在即,溫州大學城市學院今年首次啟用“新生網上自選寢室系統>>>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812/283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