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看到一組國外調研機構的數據,小米在中國的出貨量首次超過蘋果。我覺得這是值得關注的一個信號。第三方研究機構Canalys發布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機市場份額數據顯示,三星手機第二季度出貨量1550萬臺,位居第一;蘋果手機本季度出貨量430萬臺,位居第八,低于小米的440萬臺。這意味著,在中國未來一個小米的Android流量渠道,就有可能超過曾經強大的蘋果iOS渠道,這對于移動互聯網從業者來說是值得注意的趨勢。
問了下小米的朋友,MIUI整個業務線月收入約在2000萬左右(其中包括游戲聯運)——這個收入水平目前比蘋果App Store中國區收入尚有一定差距。
2012年的數據顯示,中國區的收入占蘋果AppStore總收入3%左右(2012年初數據,可能到今年會略有變化),而2013年一季度蘋果App Store全球的收入是16億美元,如果照此推算,中國區App Store一個月的收入應該不超過2000萬美元。
但是考慮到蘋果出貨的放緩,小米出貨量的快速增長,未來雙方的差距可能越來越小。
出貨量近1500萬部的小米手機,現在已經形成了一筆規模不小的的移動互聯網流量,眾多游戲公司的朋友都反映,小米的游戲平臺用戶質量很高,因此小米現在據說已經是國內排名前5的Android游戲聯運平臺。
不久前和某運營商的朋友交流時發現,他們銷售的iPhone今年的銷量比較糟糕,運營商的朋友解釋稱,現在iPhone在消費者那邊有些疲態了。例如許多用戶換了三星的大屏幕手機之后,就很難再習慣iPhone的小屏幕了。
之前我寫過《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一書,曾經去美國、日本、韓國、臺灣、香港、深圳、蘇州、長沙等地走訪過iPhone的整條供應鏈,每部iPhone手機的成本,也就在1000多塊人民幣,但是在國內售價高達4000、5000人民幣。也就是說,iPhone尚有極大的降價空間。但由于蘋果的品牌效益很強,iPhone能夠這么多年一直撐住這個高價,已經很不容易。
未來一個較大的變數是,蘋果的iPhone開始大幅降價或者變相降價(例如推出廉價版iPhone)。由于蘋果手上握有極大的降價空間,因此可以預計的是,只要蘋果開始降價或者變相降價,將iPhone的售價拉到3000塊錢左右,那么現在的中高端手機市場將受到很大沖擊。例如HTC、摩托羅拉這樣的品牌可能受到比較嚴重的沖擊。(這個事情已經在Pad市場上發生過一次了,iPad Mini的發售大大沖擊了平板市場)
目前蘋果仍然是一家主要依靠硬件銷售的公司,我們翻看蘋果財報,App Store的收入占蘋果總營收的比重不到10%。所以盡管蘋果手上有App Store、蘋果地圖、Siri、Passbook、GameCenter、iCloud等優質互聯網業務,但是看起來硬件和互聯網兩種思路還是有些不同的。
舉例而言,亞馬遜模式是完全的互聯網思維,也就是說硬件低價甚至虧本銷售是為了互聯網業務服務的,而蘋果模式則夾雜了硬件和互聯網兩種思路,硬件的成分更大一些。
但是,一旦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營收開始大幅放量,小米這樣的廠商可能會在降價上比蘋果更為徹底,尤其是在2000塊錢以下的中低端市場。
我們以目前最賺錢的手機游戲為例,去年中國手機游戲市場的規模為50億人民幣左右,其中智能手機游戲占比僅為10億,而今年預計手機游戲規模會達到100億,其中智能機游戲占60億,明年如果順利的話很可能沖到200億。而移動電子商務的交易額也在快速成長。
那么未來中國的手機市場很可能會加速出現亞馬遜這樣的攪局者,即以極端低價銷售硬件以換取移動互聯網入口。小米開始發售低價的紅米手機,就是這樣一種信號。小米之外,OPPO、青橙等廠商也在開始模仿,建立自己的移動流量分發渠道。
單個國內手機廠商的移動互聯網流量,在國內超越蘋果,已經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國內移動互聯網的從業者,應該著手去搶那些手機出貨量較大、但是還沒有有意識地像小米那樣去經營流量的手機廠商,例如步步高。
推薦閱讀
“高手在民間”,說的不是武功而是中國發明家。僅憑簡陋的材料和設備>>>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小米銷量首超蘋果的意義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814/283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