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有了網絡以后,諧音字、別字史無前例般地被廣泛使用起來。電腦的超強糾錯功能也無法阻止“錯別字”的泛濫。一位報紙娛樂部的主任說:“現在看到版上有錯別字都不敢改,一改,年輕人就說:你迂腐了,這是網絡用語!睂@些網絡用語,有人認為是調侃口吻,無可厚非;有人則認為這損害了漢語的嚴肅性,應該禁止。對此,你怎么看?
支持派:古人可“通假” 今人為啥不能諧音
@快樂圍脖路人黨:既然會發“圍脖”就應該學會網絡語言,虛偽與現實都分不清的人憑啥來武斷?
@?绾龋現在網絡語言、錯別字變諧音字為時尚。
@別叫我大蘇: 在我們潮汕,網上聊天都用諧音字,只有我們看得懂,這叫地方網絡流行語,哦耶。
@揭陽一中_宇帆:古人故意把字寫錯為諧音字就叫“通假字”,我們現在故意寫錯為諧音字就叫“網絡語言”,二者有個巨大差別,就是“通假字”被專家拼命解析,“網絡語言”被他們完全貶低。
@常州佬策劃人:錯別字、諧音字還是公認的網絡語言,得趕緊學習啦,否則就被時代拋棄。
@撲騰撲騰耿:哎,現如今這網絡就流行同音字、諧音字的,一句話不造上幾個詞,自個兒都覺著自個兒是“奧特曼”。讓我們將“自造詞”造出水平、造出風格、造出成績!
@又見遠山_AH:特別不喜歡網絡上的諧音字,本想說幾句難聽的話,但又顧及朋友們的感受,再深層次地想想,年輕人跑得快,我追不上是正常的,算了,不那么刻薄了。
@漁人ss:那些網絡詞匯、諧音字讓我娛樂,某種程度上,是愚人的快樂。
@wzjcool:怎么就不曉得跟上時代呢,老古董們去用文言文吧。
@央廣李濤:網絡語言也是語言。何謂語言,說話唄。說者有意,聽者會意,就夠了,無對錯之分別。
中立派:聊天可以,正式場合千萬別寫錯
@connie1201:難得幫領導寫個材料,居然發現有網絡諧音字在里面,估計明天領導看到會抓狂,問我小學有沒有畢業。
@投資隨筆:現在網絡上黑語、暗語太多了,拼音、錯別字、諧音字一大堆,要邊看邊猜邊分析才能看“懂”,這樣長期鍛煉下來,不知自己的思維、思考、判斷的系統會變成怎樣?
@柏景軒:現在很多人說話、QQ聊天,甚至寫文章也摘用一些網絡語言,顯出自己很現代。網絡語言往往使用諧音字組,而生出的意思卻具有多重性,富有聯想,既現實又詼諧,令人忍俊不禁,盛行的有“神馬都是浮云”、“給力”等等。但凡事都應寧缺毋濫,一定要摒棄低級、粗俗的東西,我們的生活才能健康快樂。
@家里小兔:想起近來常常上網,許多網絡語言看不懂,就搜索什么是網絡語言。了解下來,原來是成堆的錯別字、諧音字。時間一長,就成了新造詞,還延續了漢字的弊病:一詞多解,一語雙關。更復雜了。
@主持人王雄:現代信息技術讓很多人體驗到了微博的時尚和娛樂性,可是最近發現,不少人積極追逐“xx體”的文字表達方式,讓諧音字躥紅網絡。個人覺得,娛樂歸娛樂,可長此以往,文字功底較差的“盆友”漸漸地將被誤導和迷惑,進入文字的亞健康狀態。這一情況,值得謹慎和重視。
@請叫我撒嬌:隨著微博、即時聊天軟件興起,新一代溝通方式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其中也不乏壞影響,錯別字、諧音字橫行。我只想對新生代的青年才俊說:聊天可以,但正式場合千萬別寫錯別字!
反對派:下一代還懂得 這些文字的原身嗎
@快樂蟲蟲危機:由于網絡的原因,現在的漢字特別是被諧音字頂替的現象非常嚴重,有的字甚至到了喧賓奪主的程度,而且正在由網絡向各方面擴散。
@劉劉柳劉柳:央視新聞微博是否應該用網絡語言,例如:童鞋?我個人覺得這對于學習和發揚漢語的精髓還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可以詼諧幽默,不希望看到錯別字。
@曹溯:我不太喜歡網絡上過于頻繁地制造新詞,特別是原本有那個詞的,偏偏要弄諧音字,簡直就是對漢字的侮辱。
@喬佳百合:網絡上到處都是故意打諧音字的博文,真懷疑下一代以后還懂得這些文字的原身嗎?
@Drunkeleven:在所有網絡賣萌諧音字里,最讓我難忍的就是把吃寫作“次”,比如說“好好次?”,還能再扭捏作態點兒嗎?
@陳家小月:變態的網絡文化!而且故意用腫么、神馬……諸如此類的諧音字,還以為瀟灑時尚,真不知這種現象正在誤導著學語文打基礎的孩子們!
@咪兎:好搞笑,由于網絡的盛行,越來越多人不在乎打錯別字了,還喜歡打諧音字,但如果是考語文,那肯定不及格了,養成這個壞習慣真不好。
@東方耳語66:小心把正確字忘記了,那就真成白字先生了。
@賀少安:建議明文規定:網絡應正確使用國家語言文字,不得為增加趣味性而隨意使用別字、諧音字,如“圍脖”、“木有”等。因為長此以往會引起許多歧義,增添后人理解今人文意的障礙,增加外國人學習中文的難度,不利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傳播。語言文字是很嚴肅的,容不得任意胡來。
推薦閱讀
[圖]亞馬遜“Silk”瀏覽器迎來重大更新:用戶界面大幅優化
在2011年亞馬遜在推出Kindle Fire的同時結合平板軟硬件規格推出了輕量>>>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絡錯別字泛濫 不用你就迂腐了?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815/283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