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和客戶閑聊,我隨口問了一句,Wi-Fi 是什么的縮寫?客戶是個美國人,他愣了一下,說自己不清楚,但推測應該是wireless fidelity,和 hi-fi 結構相同。我慚愧地低下了頭,作為設計師整天說hi-fi lo-fi prototyping,怎么就沒想到是wireless fidelity 呢。但反省過后,我開始質疑(客戶)了,Wi-Fi 真的是 wireless fidelity 的縮寫嗎?
如果去查資料,絕大多數地方提及 Wi-Fi 時都會標注Wi-Fi 是無線保真,也就是wireless fidelity 的縮寫。但仔細去琢磨,就會覺得還是不明白,高保真低保真都可以解釋通,但無線保真是什么意思呢?
Wi-Fi 的由來
1999 年,Wi-Fi 聯盟成立,但那時候還不叫Wi-Fi 聯盟,叫無線以太網兼容性聯盟(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因為Wi-Fi 一詞還沒有被發明出來。當時的大背景是,IEEE 定義了一系列無線網絡通信的標準,也就是我們常見到的 802. 11 系列,但卻沒有規定如何去測試產品是否符合標準,導致 802.11 產品間的互通頻頻出現問題,而聯盟的成立就是為了填補這一空缺。聯盟還將推廣符合 802.11 標準的無線網絡技術作為己任,因此他們認為需要一個朗朗上口的名字來代替拗口的專業術語(呃…什么?802.11b 直接序列擴頻?那是什么東西…),以便這個概念能更好地在民間擴散。
這時候,上圖中出鏡的聯盟創始人之一Phil Belanger,提議去找品牌咨詢公司Interbrand 來協助完成命名工作。果然,Interbrand 不負眾望地想出了Wi-Fi 這個現在已家喻戶曉的名字。根據Interbrand 在官方博客中發表的博文來看,當時的確是借鑒了hi-fi 一詞,但只是想借用hi-fi 的高辨識度,以及簡單易記的發音,并非像廣為流傳的那樣,先想到wireless fidelity,再縮成 Wi-Fi。
Interbrand 共提交了十三個方案,最終勝出的(由于我們都知道結局了所以毫無懸念地)是Wi-Fi。無線以太網兼容性聯盟也由此更名為Wi-Fi 聯盟。
Wireless Fidelity 的由來
下一個問題就來了,既然流傳這么廣泛,wireless fidelity 的存在一定是有某些緣由的(好想在此處正確使用一次高中老師反復強調的“空穴來風”一詞啊)。那么罪魁禍首是誰呢?是某個不負責任的科技媒體?還是某次演講中的無意玩笑?錯,制造這一切的正是 Wi-Fi 聯盟自己。這也是讓他們追悔莫及的一件事。
說到wireless fidelity,Interbrand 就會一副無辜的表情,不關我的事啊,我什么都不知道嘛。的確,wireless fidelity 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在 Interbrand 的提案中。但在敲定 Wi-Fi 這個名字之后,Wi-Fi 聯盟的部分老學究不理解何謂品牌和市場,始終不能接受一個生造出來的詞沒有所謂的含義,或者全稱。妥協之后,Wi-Fi 聯盟只得在推廣 Wi-Fi 時,加上了一句標語:“無線保真的標準(Standards for Wireless Fidelity)”。Boing Boing 的這篇文章中,發表了Phil Belanger 本人的解釋。
但事實上,這個標語充滿了錯誤。首先 Wi-Fi 自始至終都不是一個標準,Wi-Fi 聯盟不會制定標準,不會與 IEEE 構成任何競爭關系。其次,wireless fidelity 只是在以 wi 和 fi 打頭的詞中隨便提出來兩個拼湊而成的,毫無意義,只會造成誤解。
2000 年春夏季度,Wi-Fi 一詞面世,帶著那句錯誤的標語。但很快 Wi-Fi 聯盟便意識到了這個錯誤,2000 年底的時候就決定撤掉所有的標語。原以為這樣就會彌補過失,阻止wireless fidelity 一詞的繼續流傳,但由于 Wi-Fi 概念的快速擴散,wireless fidelity 也作為Wi-Fi 的“全稱”隨之一傳十十傳百。現今,連一些業內人士也在官方發表的文件中以wireless fidelity 解釋Wi-Fi。
關于wireless fidelity 的文檔,據說在Wi-Fi 聯盟的官網上只有兩篇,是春夏季度媒體發布時的文章,保留它是為了記住那段遺憾的歲月,基本等同于“留了一張發型最傻時期的照片”。
至于今后如何對待wireless fidelity 一詞,當然沒必要暴力去除了,但Phil Belanger 還是希望大家能幫忙忘記那條錯誤的標語,只記得這個漂亮的名字--Wi-Fi。
Did You Know?
- Wi-Fi 的標準寫法是大寫“W”和“F”,中間用“-”連接。
- Interbrand 除了給 Wi-Fi 起名,他們還幫微軟家的搜索引擎起了個響亮的名字——Bing。關于 Interbrand 還搞出了什么名堂,可以點這里看他們長長的案例列表。
- Interbrand 當初提交的十三個方案,除了 Wi-Fi,還包括:
- Skybridge
- Torchlight
- Flyover
- Transpeed
- Elevate
- Trapeze
- Dragonfly
- Hornet
在首輪投票中,Wi-Fi 并不是最高分數,分數最高的依次為:Trapeze(飛人)、Dragonfly(蜻蜓)、Hornet(馬蜂),Wi-Fi 僅排第四。
從Wi-Fi 擴展成wireless fidelity,也就是把一個詞當作縮寫逆向擴展出某種含義的過程,是一種文字游戲,叫 backronym,意思和 acronym 相對。Backronym 很容易被傳著傳著就當真。常見的比如SOS,很多人認為是save our souls 的縮寫,但實際上是先有的易識別易操作的摩爾斯電碼 · · · – – – · · ·,后選用相對應的字母組合 SOS 來表示罷了。因此SOS 和Wi-Fi 一樣,沒有任何含義,也不是什么的縮寫,還真是同病相憐吶。
看到這里,原本并不了解 Wi-Fi 和 wireless fidelity 淵源的人可能要掀桌了?戳诉@篇文章,只得出一個結論,Wi-Fi 其實什么的縮寫都不是,標題就是一個陷阱?吶,這就是冷知識的魅力所在嘛:你學到了,也無用武之地;你知道了,也沒人會覺得你淵博。所以學習冷知識才是最單純的,沒什么目的可言,純粹為了有趣才查一查寫一寫,結尾還可以隨意升華一下全文的格調,豈不妙哉?
請對照上圖自測
推薦閱讀
8月15日消息,聯想手機的單機銷售首次過1000萬讓外界又意外又有吐槽,>>>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圖]我們都錯了 Wi-Fi的縮寫不是它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815/283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