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月份的時候,幾乎每天都能見到關于比特幣的報道。”一位比特幣礦機從業人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的確,比特幣的曝光頻率越來越高了。這個以“自由”著稱的貨幣以及圍繞在其周圍的神秘光環很難不引起監管層的注意。
兩周前,泰國央行率先對比特幣揮起了“大棒”。泰國的比特幣創業公司Bitcoin Co在其關閉公告中指出,由于泰國央行宣布封殺比特幣,該公司將停止所有業務。公告指出,考慮到比特幣缺乏相適應的法律、資本控制以及跨越多個金融領域的事實,泰國央行認定買賣比特幣、用比特幣買賣任何商品或服務、與泰國境外的任何人存在比特幣往來為非法。這令不少比特幣社區成員感到失望。美國喬治·梅森大學莫卡特斯中心(Mercatus Center)的高級研究員杰瑞·布里托(Jerry Brito)甚至揶揄說:“由于泰國向來都喜歡以公共秩序和道德的名義監管互聯網,所以這一禁令的出現并不意外。”
不過,就目前全球范圍來看,雖然缺少相適應的法律監管是事實,但泰國央行的態度并不主流。就在8月14日,印度央行表示,將關注比特幣的發展,但暫不會對其進行管制。
8月8日,美國得克薩斯州東區地方法院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訴特雷登·史維斯比特幣儲蓄信托案中裁定,比特幣儲蓄信托在證券法案相關條款的管轄范圍之內。此案的判決書也顯示,比特幣作為一種貨幣正在被法律機構認可。
6月27日,德國議會作出決定,持有比特幣一年以上將予以免稅。此舉也被業內解讀為變相認可比特幣的法律地位。
相比于各國官方針對比特幣合法性的頻繁發聲,相關規定的出臺則幾乎沒有進展。
今年3月,美國財政部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發布的關于虛擬貨幣的文件解釋了《銀行保密法》在虛擬貨幣相關行為中的實用性,這是目前唯一一部有關比特幣的解釋性法規。
該文件指出,虛擬貨幣用戶并不被認為是貨幣服務商(MSB)、管理員或交易商,尤其是貨幣轉移者,虛擬貨幣用戶被認為從事的是貨幣服務業務,因此要受MSB相關的登記、報告、記錄的法規約束。
也正是依據此法規,美國國土安全局在今年5月凍結了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Mt.Gox擁有的兩個銀行賬戶。
美國監管機構通告稱:“金錢匯兌業務必須向諸如財政部下屬的FinCEN登記,但是本月無論是Mt.Gox或是其下屬公司Mutum Sigillum都沒有登記。”
一個月后,Mt.Gox正式向FinCEN提出注冊申請,據悉該交易所已經獲得FinCEN頒發的MSB許可。Mt.Gox竭力遵守監管相關法規的態度值得推廣。事實上,比特幣社區中的成員對適當的監管并不反感,相反,他們非常希望通過監管令監管層更全面地認識比特幣。
正如Coinsetter的首席執行官杰倫盧卡維茲(Jaron Lukasiewicz)在接到紐約一家監管機構的傳喚時所說:“這對比特幣空間中的公司來說是一個開啟與監管者之間必要對話的機會。監管者會發現,絕大部分公司都在朝著合法化比特幣的方向努力,并且想要建立一個橋梁,幫助監管者理解和支持這些金融創新。”
推薦閱讀
去年8月16日,奇虎360正式上線360搜索(so.com)。一年之間,360搜索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監管發聲:合法化比特幣的努力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816/283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