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月底,某股份制商業銀行信用卡客戶就不能在網上商城分期購物了。記者昨日在該銀行官網看到一則“停業”公告,公告稱,8月31日將正式關閉其信用卡網上商城分期業務。一面是第三方支付等互聯網企業將觸手伸向金融領域,另一面是商業銀行紛紛涉足電商平臺——眼下,互聯網金融激戰正酣。該銀行之舉引來一片唏噓,銀行做電商,是順勢還是逆勢?
?
銀行系電商首現關閉
“停業”公告稱,該行信用卡網上分期商城關閉原因為“業務調整”,對于已訂購商品但尚未收到的客戶,銀行將正常處理。 記者隨后撥打客服電話了解到,該行信用卡商城分為信用卡分期商城和積分商城,8月31日后除分期商城業務關閉外,其他業務如信用卡積分兌換仍可使用。
從去年開始,多家銀行踏入電商領域,做起了自己的網上商城。在漢一家國有銀行信用卡部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事實上,信用卡業務收入仍是上市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重要利潤貢獻者。而信用卡分期商城正是依托于各家銀行的信用卡客戶。
該行半年報顯示,截止今年6月末累計發行信用卡1130.03萬張,新增發卡73.83萬張;信用卡貸款余額510.15億元,較去年末增加106.61億元。不過,與此同時,該行信用卡未使用額度也從去年末的64.5億元陡增至330.7億元。信用卡不良率也有所上升,從去年末的0.91%上升至6月末的1.53%。
上述相關負責人稱,該行關閉網上商城,可能與其電商業務沒有找到和銀行現有業務的有效結合點有關,最終導致盈利不佳。
信用卡網上商城“有點雞肋”
目前,類似上述信用卡網上商城的銀行系電商并不在少數。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網上商城不僅支持信用卡分期付款,還引入了團購、限時搶購等流行購物方式。
不過也有消費者抱怨銀行網上商城限制太多。家住西馬路的購物達人陳小姐擁有多家銀行的信用卡,她告訴記者,多數銀行的網上商城都只認自家客戶,有的該必須輸入信用卡卡號和密碼才能購物。
此外,相比一些專業電商平臺,大多數銀行的信用卡網上商城在價格上并無優勢。以蘋果(507.74, 5.41, 1.08%)iPhone48G手機白色版為例,昨日京東商城報價2718元,而在前述即將“停業”的信用卡網上分期商城,價格則為2976元,貴了258元。
曾考慮過在銀行網上商城買手機的市民周先生說,銀行網上商城以電子產品、生活用品居多,幾乎所有商品都是以分期付款的價格標注,支持客戶利用貸款購買商品。但是專業電商相比,銀行網商平臺因算上分期手續費,要價普遍高一些。“為了能分期多出幾百塊錢,感覺不劃算”。
銀行“單挑”電商難勝算
事實上,今年以來,信用卡網上商城模式頻繁爆出各種“丑聞”。
6月,曾被譽為“中國最佳商業模式”的信用卡購物平臺億佰購物突然申請破產,波及多家銀行的信用卡網上商城。大量信用卡用戶通過銀行已支付了貨款,面臨無法收回貨款的風險。
其實,億佰購物的商業模式非常簡單,就是通過與銀行合作,利用銀行的信用卡用戶數據從事商品的分期銷售。
“銀行紛紛搭建電商平臺,以實現在貿易鏈金融領域的跑馬圈地,但是忽略了一點,在跨行業經營時,要面對已經很成熟的電商大佬,肯定會碰到很多問題。”武漢市電子商務協會相關人士表示,銀行信用卡商城兩個重要的短板表現在,營銷方式單一,電商“造節”已經運用得很純熟,團購、秒殺等各種優惠活動賺足人氣,這讓銀行的短信、郵箱營銷等相形見絀;與此同時,帶來銀行電商的流量有限,即使有也不穩定。
此外,有業內人士認為,銀行電商在物流、倉儲等各方面均處于弱勢地位。
轉向金融產品求突破
信用卡網上商城經營慘淡,各家銀行在電商領域紛紛謀求轉型。
建設銀行去年推出的“善融商務”可以被視為銀行系掘金電商的新模式,“善融商務”既像其他電商一樣出售各種商品,又提供個人小額貸款、個人質押貸款互聯網金融服務。截至6月末,對外推出一年的“善融商務”注冊會員數已突破150萬,交易額接近百億元。
近期最熱門的“民生電商”顯示,民生銀行牽頭其七家主要非國有股東和民生加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注冊成立民生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在今年2月就曾直言,民生銀行“將借助電商”,把現有產業鏈金融的部分環節搬到線上。
目前,招商銀行、平安銀行都已經推出了他們的微信支付平臺,今年著重打造異度支付這一包含了二維碼支付、NFC支付、全網跨行收單等多產品的品牌。
業內專家強調,從長遠來看,銀行發展電商,一定是要立足于金融服務本身。
推薦閱讀
一家人在公園里坐在毯子上,陽光詩意般地穿過叢林的樹枝,溫暖的午后>>>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信用卡網上商城首現關閉案例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820/284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