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游宣布旗下次世代回合網游《桃園》4月9日開啟不限量搶先體驗,開放時間僅此1天。同時公布了其核心的戰斗模式:ATB戰斗系統。這一設定,對于發展10年的國產回合制網游來說,是首度突破,但在暢銷的單機回合游戲中已經風靡多年。ATB是什么?“不讀秒”將帶給玩家什么樣的戰斗體驗?為何次世代回合游戲都采用ATB系統?今日,搶先發布《桃園》戰斗視頻及數十張實際戰斗截圖,全面解讀《桃園》的革新戰斗模式。 視頻:不讀秒戰斗 《桃園》ATB回合概念視頻
媒體來源:新浪游戲
解讀一:不讀秒,告別30秒等待!
ATB,全稱為Active Time Battle(動態時間戰斗),是一種以“時間槽”為主軸的戰斗模式。每一個技能的施放分為“技能吟唱”和“技能冷卻”,戰斗的節奏由“時間槽”來決定。《桃園》的ATB系統,是國產回合制網游在戰斗模式上的首度突破。其最大的特點就是:每一個回合開始,都無需讀秒,戰斗雙方可以同時行動,發起攻擊。如此一來,傳統回合制網游固化的“30秒一局”的模式被徹底打破,戰斗體驗更加人性化。

《桃園》采用時間槽為主軸的戰斗模式

《桃園》回合戰斗“不讀秒”
解讀二:同時行動及多次行動
《桃園》的ATB戰斗系統,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同時行動及多次行動。同時行動,即對戰雙方可以同時發起攻擊,行動速度與角色的綜合資質相關。雙方的戰斗節奏由玩家自己把控,也可以通過高效的打斷技能打斷對方的“技能吟唱”。如此一來,相較傳統回合制網游永遠不變的“30秒一回合”,《桃園》戰斗過程的緊張感及刺激度大大提升。
多次行動,也是針對行動速度而言的。由于對戰雙方行動速度或技能吟唱時間的差異,速度快的角色在一個戰斗回合可以實現多次攻擊。

《桃園》戰斗過程中,可同時行動
解讀三:實時跑位,戰斗節奏更緊湊
實時跑位,是《桃園》ATB戰斗系統的另一精髓,徹底改變了傳統回合制網游“不動如山式”的站位模式。3X5格站位,配合實時跑位,相對傳統回合制網游,戰場上的排列組合數量成幾何級增長,戰斗的層次感和代入感大大增強。此外,游戲中的武器、技能都有作用范圍的概念,如槍系技能可以打前后2個單位,范圍法術區分橫排范圍、十字形范圍、九宮格范圍。
舉例說明,在PK中,當敵方施放法術群傷技能時,“一字形”的站位后排將被集體命中,這時,通過跑位迅速調整為“四方形”,即可減低50%以上的傷害。再如,對方跑位不慎,3個角色并列站立,帶甲抓住時機,一招“穿刺”可以連刺3人,刺成重傷。

《桃園》戰斗過程可實時跑位
解讀四:不讀秒戰斗 實現全景召喚
正因為《桃園》ATB戰斗系統打破30秒讀秒局限,使得回合戰斗的節奏大大加快。玩家在游戲中也能體驗到更多超爽快的玩法,如全景召喚三國武將亂入戰斗的次世代玩法,我們稱之為將星召喚系統。玩家可以通過計算ATB系統的時間槽以及與武將計的怒氣槽搭配,釋放召喚技能。屆時玩家還能感受到猶如影院級的高清全屏戰斗動畫所帶來的震撼效果。

召喚曹操時的戰斗動畫實景截圖

全屏戰斗動畫貫穿游戲之中
解讀五:6大陣法,團隊配合更靈活
《桃園》的ATB戰斗系統,突破性地提出了“空間”的概念,讓《桃園》中的戰斗更加立體、生動。獨有的“3*5”陣法系統,共有15個戰斗位置,需要隊員“跑位”布陣,如此一來,戰場上戰術運用的多樣性和策略性大大提升,每一場戰斗都充滿懸念。
目前《桃園》公布的6大陣法,包含掎角陣、沖方陣、方圓陣、魚鱗陣、鶴翼陣、鋒箭陣。每一個陣法都有不同的作用,并給作戰隊伍帶來一定的增益效果。如魚鱗陣,可以給整個隊伍帶來傷害和減少我方傷害的增益,適合戰法牧和混搭的隊伍。
陣法在戰斗中存在一個隨機位置的陣眼,陣眼位置的角色腳下會有一個紅色的光圈,陣眼一旦被擊倒或者陣眼位角色改變站位,陣法被破壞,陣法效果消失。更嚴重的是陣法破壞后,會出現“破陣”效果,所有角色會有長達1分30秒的debuff—“混亂狀態”即50%幾率行動失敗。

《桃園》的3*5陣法系統

《桃園》魚鱗陣
解讀六:騎乘戰斗 策馬奔騰上戰場
次世代回合網游《桃園》,首度在回合制網游中實現了“騎乘戰斗”。玩家不僅可以駕乘坐騎趕路,加快移動速度,還可以騎乘進入戰場。騎乘戰斗的優勢在于對所有非騎兵職業造成很大的傷害,可以使用超強的穿刺性范圍技能,一次沖鋒直接帶走一個低防職業并非危言聳聽。騎乘戰斗尤其對于沖散敵方陣形具有巨大威力,運氣好還能破壞敵方陣眼,造成全體混亂。在五對五團體pk時配合近戰,通過沖散敵方隊形打開缺口以使近戰部隊對后排敵軍造成致命打擊。

身騎白馬,英姿颯爽

騎乘戰斗截圖

《桃園》犄角陣

《桃園》技能特效華麗

騎乘戰斗

《桃園》實際戰斗截圖
推薦閱讀
TempleRun登錄GooglePlay三天下載量突破100萬
TempleRun登錄GooglePlay三天下載量突破100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多圖詳解 《桃園》不讀秒回合戰斗
地址:http://m.sdlzkt.com/a/danji/20120401/47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