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貨棧倒閉,美特斯邦服務剝離電商業務……近期多家電子商務公司相繼倒閉,令電商巨頭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唏噓。他近日在微博上感嘆,很多人看電商行業都是仰視,看到的都是幾個比較突出光鮮的,其實往下看看:尸骨一片!不過,“電商行業依然存在機會,但必須做好10年以上創業準備,還要有足夠多的錢去燒!”
網上超市折戟沉沙
“大貨棧是金光集團為迎向21世紀多元化發展成立的電子商務渠道。以結合傳統和新型電子商務,整合網下和網上資源,提供都會型消費者一個最佳生活購物平臺。”言猶在耳,大貨棧卻已轟然倒下,以致業界一片嘩然。
“大貨棧”和“1號店”曾被譽為“網上超市雙雄”,一時風光無限。誰能料到,從大肆規模擴張到清倉倒閉,不過一年。2009年金光集團APP起意進入電子商務領域,2010年6月,大貨棧網站正式上線。如今,大貨棧的網頁已無法打開,其上海總部的辦公場所已人去樓空……
就在近期,有著同樣問題的美廉美網上超市也暫時停業。前不久,美邦服飾發布公告,剝離電商業務,轉給大股東打理。
于是人們又想到,2007年報喜鳥就曾高調推出eBONO電子商務網站,在網上直銷商務男裝,但到今年上半年,eBONO電子商務業務“依然進展不順利”。2011年,電商第一代經理人也迅速凋零——李寧電子商務負責人林礪、格蘭仕電子商務部部長趙志、九陽股份電商負責人紛紛離職……
在中國,目前領先的在線B2C幾乎全是純電商企業,雖然諸多傳統企業已在嘗試電商業務,但成功者寥寥。
在美國,情況恰恰相反。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編制的《2010-2011年度全球電子商務研究報告》顯示,美國前500強在線零售商中,152家是由傳統連鎖零售企業經營的;有86家是由傳統目錄郵購商和直銷企業經營的;56家是由消費品牌制造商經營的;只有206家是純粹的在線零售商。
中國傳統企業做電商,為何步履維艱?是否如外界所猜測的那樣,相比純電商企業,傳統企業燒錢不夠豪氣?
內有瓶頸,外有壓力
藍港在線CEO王峰在微博上分析指出,“一,盡管身為世界500強控制的創業公司,但生死之間,只在集團管理層把握。二,值得注意的是,CEO比公司成立晚到幾個月,基本談不上是創業者。三,公司成立一年,今年上半年虧損1000萬,就不想玩了。結論:一聲嘆息,死何足惜。”
業內人士稱,網絡超市面臨危機首先是供應鏈問題。有消費者投訴稱,大貨棧經常掛出一些超低價貨品,卻無法兌現。其次,與實體零售商一樣,網絡超市也有物流麻煩。除了1號店、京東商城等少數幾家使用自建物流和倉儲外,目前大多數網購企業都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運作,這使得運送過程中容易發生貨損,且成本很高。第三個問題就是資金鏈,投入與回本難以平衡。傳統零售商有穩定市場,但網絡超市業績會時高時低,前期投入卻很大,一個像樣的網絡超市,起碼要投入數千萬元到1億元。可由于網購價格低,利潤空間不大。
1號店董事長于剛表示,要想做好網絡購物企業,一定要在物流、供應鏈關系方面下工夫。派代網分析師李成東認為,傳統企業做電商不成功,跟燒錢的量沒有關系,關鍵在于,“他們對電商的理解太簡單”。在他看來,很多傳統企業更看重的是短期線上銷售額的增長,而忽視了用戶體驗,使得重復購買率很低,不得不支付高額營銷成本去獲取新客戶,這就陷入了惡性循環。
一位電商負責人表示,如果想要對客戶有足夠的粘度,就要做到產品足夠豐富。這就要求線下店也做同樣的品類擴張,而線下極度擴張又很可能失去自己核心品類優勢,所以在他看來,對于傳統品牌商而言,做網絡商城,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不過,在看到傳統企業試水電子商務領域遇到的瓶頸之時,我們也應看到,整個外部環境所帶來的壓力。目前,電子商務的滾滾商機吸引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跨界,更有國家隊的加入。前不久,央視旗下CNTV上線電子商務業務“CNTV商城”;近日,國家級電商航母中國商品城上線……如此看來,傳統企業介入電子商務領域面臨一個不小的外部挑戰。
傳統企業如何扳回局面
日前,“2011中國(北京)電子商務大會暨電子商務博覽會”上發布了《商務部“十二五”電子商務發展指導意見》。此舉表明,政府對電子商務行業發展的日益重視與加強規范的決心。隨著電子商務環境的改善,前景一片大好。
艾瑞咨詢發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我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1.8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7.6%,較今年二季度環比增長9.1%。零售巨頭麥德龍近日登陸淘寶商城,開始在中國試水電子商務,也是佐證。
至于在中國的電商大潮中,傳統企業是不是有望扳回局勢,蘇寧電器副董事長孫為民態度樂觀。他認為,傳統企業做電商,90%的企業會成功,而純電商企業,90%會失敗。原因是傳統企業所固有的“采購、物流等優勢”。
易觀國際資本分析師劉冠吾表示,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的企業估值泡沫正在被擠壓,對理性的投資者而言,現在是投資的好時機。
對于一些大眾化的行業來說,現在明顯地出現了供給過剩,已經進入了買方市場;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崇尚個性化消費,不再追求千篇一律,他們擁有特立獨行的個性,講究的是與眾不同。這就要求電商企業分辨出它能有效為之服務的對象,進行市場細分,揚長避短,以此增強營銷的有效性,充分發掘市場機會,集中資源發展優勢項目,節約成本……
貴人鳥電商中心負責人胡軍表示,“對于傳統企業來說,要融入到互聯網,思想首先要革命,觀念要革命。”
推薦閱讀
實體書店良好的體驗敵不過日益提高的成本。經營一家實體店的成本高得多。“風入松”董事長王洪彬稱,房租、水電、員工工資、經營管理等各種費用加起來,書店只有以8個點的差價賣出去才能基本保本。 大門洞開的光合作>>>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傳統企業做電商步履維艱 如何扳回局面?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7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