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聲音
團購學車有貓膩
市民鄭小姐反映:今年2月底,我在“團拼網”上花200元購買了一個學車培訓,得到1200元的駕校抵用券一張。憑此券,學車只需要再支付給駕校2500元即可,十分劃算。收到券后,我即收到了駕校的體檢通知。 3月1日,完成了體檢。駕校負責人胡先生承諾,兩周內即會安排簽合同,并上車培訓。
豈料,駕校從此沒了聲音。我多次打電話催促,對方總說“快了,快了,正在安排”。眼看抵用券有效期6月30日將至,對方又稱:“放心,過期仍然有效。 ”7月2日,駕校終于安排我簽訂合同,讓我交了2500元,給我一張收據。負責人胡先生再次承諾,兩周內安排上車。
可是一等又是數周。 7月底,我忍無可忍,要求“團拼網”和駕校退錢。半個月后,“團拼網”退還了200元團購費,而駕校方遲遲不退。從8月至今,我數次致電駕校及胡先生,一開始還有推辭,后來干脆電話都不接了。我要求“團拼網”履行先行賠付的承諾,而“團拼網”竟然刪除了我的團購訂單。
記者隨訪
團購“圈錢”意圖明顯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團購?記者找到了“團拼網”當時的頁面。頁面上顯示,這個團購2月底開團,3月1日過期,其合作商家為聯合招生的五汽駕校、虹港駕校和長安駕校。駕校在團購頁面上承諾,“體檢合格后,2-3周聯系上車……2-3月考出駕照。”比市場價優惠千余元,并且由正規駕校提供服務,這次團購銷售火爆,總共銷售出396份。
早在1月29日,同樣的“三駕校聯合招生”團購在一家名為“窩窩團”的網站上便已開團,總共售出698份。 3月,在一家收集各大團購網站團購信息的“團800網”上,已有多名消費者投訴這兩次學車團購承諾遲遲不兌現。在這種情況下,3月16日,同樣的團購再次在一家名為“G團”的團購網站上開團,這次又售出107份。
短短兩個月不到,學車團購共銷售了1201份。3次團購得到的抵用券,分別在5月31日、6月30日及明年3月20日到期。記者算了一筆賬,3家團購網站共銷售抵用券收入24萬元。 1201位消費者中,即便一半的人隨后與駕校簽了合同,駕校也收入了150萬元培訓費。如此密集地開團,除非確有強大的服務能力予以支撐,否則“圈錢”意圖明顯。
“圈錢”背后涉嫌欺詐
從3月起,學車團購出現了大量投訴。1201人中,只有先期簽約的100余名學員得以上車培訓,其他消費者,或遲遲不簽合同,或簽了合同收了錢,但遲遲不安排上車。
據鄭小姐反映,投訴的人互相交流后,發現學車團購“貓膩”重重:學車合同上沒有任何駕校的章;循著團購時提供的駕校地址,上門發現竟在居民樓里;打電話至五汽駕校,駕校稱,從未與團購網站進行過官方的合作……記者進一步了解后發現,所謂的駕校負責人胡先生,僅是與幾個駕校的多名教練達成了合作。但僅靠這些教練,根本無法在承諾的時限內承接1201位學員。無法提供培訓,又不予退款,公安部門表示,這種做法已涉嫌欺詐。記者向浦東新區公安分局了解,目前公安部門已介入調查。
據了解,“窩窩團”已兌現了先行賠付的承諾。而其他兩個網站,均以種種借口,拒絕補償消費者的損失。
編后
謹慎選擇團購
在團購網站大量擴張的情況下,團購市場良莠不齊。不僅存在團購提供的商品、服務質量差的問題,利用團購模式行騙、團購后商家消失、甚至團購網站也消失的現象不斷出現。團購“坑”人,無良商家固然有責任,但團購網站只為牟利,對商家、商品不加以嚴格審核也是重要原因。希望工商、公安等部門重視這一現象。同時,提醒消費者謹慎選擇團購。對一些價格明顯低于市場價甚至成本價的產品,要保持足夠的警惕;對于團購網站涉及的商家,可打電話核實一下真偽,減少被騙的概率。
推薦閱讀
“網絡游戲市場規模今天已達到349億元,用戶總數突破1.2億,與之相關的網吧市場規模則達到771億元。在此基礎上國家將繼續加大扶持力度,開發更多具有民族文化內涵、適合中國市場的游戲產品!痹趧偨Y束的第十二屆世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團購學駕車 遲遲不安排上車培訓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8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