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灰色物質和社交網絡相關
科技是否在改變著我們大腦的形態和結構呢?倫敦大學學院最近的研究為這種可能性提供了一定的論據。該學院研究發現,在facebook上朋友較多的人與較少的人互相比較,兩者的腦部結構是有分別的,朋友越多,部分腦區越大。
瑞斯教授和他的同事掃描了125名20歲左右的社交網站用戶的大腦,將掃描結果和他們在網絡世界以及真實世界的朋友圈子進行了比較。他們發現,擁有更大社交網絡的人腦部幾個區域內灰色物質更多。這些區域之一的杏仁核,和人的記憶處理以及情感反應密切相關。將此結果和另一項最近的研究進行對照,研究者發現,在腦部杏仁核中增長的灰色物質暗示著現實世界中有更大的朋友網絡。這些研究顯示:一個較大的在線朋友網絡也表明大腦中進行信息處理的區域灰色物質量的增多。灰色物質通常被認為會促使神經細胞更有效地處理信息。研究同時也顯示,社交網站用戶在線朋友數量較少的,現實世界里朋友圈也較小。相反,在線朋友數量越多,線下可能擁有的朋友圈也更大。
“我們的發現支持這樣的看法,也就是說大多數社交網站用戶用網絡這片天地來支持他們現存的社會關系,維護或增強這些友誼,而不僅僅是創建一個全新的社交網絡。” 維康基金會高級臨床研究員杰蘭特·瑞斯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人類大腦結構或隨科技而改變
就社交網絡朋友數量和用戶部分腦區大小的聯系,瑞斯教授強調說:“單憑這些數據不可能斷定:在交友網絡上朋友更多是否就會使得腦部更大,或者說,一些總是在線的人是否就有更多朋友。”數據只能證明彼此間的聯系,但并不能證明這種聯系是一種因果關系。
和在線社交網絡相關的大腦中的其他三個可能改變大小的區域是:顳上溝——被認為是解讀人們的注意力以及其他人情感焦點的區域;顳中回——解讀面部表情以及評估語言意義的區域;內嗅皮質——和記憶以及其他功能相關的區域。關于科技如何影響我們的思考這一問題,人們已經討論了很久。瑞斯教授說:“在線社交網絡影響力極大,然而我們對它之于我們大腦的影響卻知之甚少。此前已有很多未經證實的推測,認為網絡對于我們的影響不太好。”
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日裔教授金井良太說:“如今令人興奮的問題是:這些腦區結構是否會隨著時間流逝而變化?這將幫助我們回答網絡是否正在改變我們大腦的問題。”瑞斯教授也說:“研究有助于我們開始理解我們如何通過社交網絡調節與外部世界的互動。這一認識允許我們開始探究電腦網絡和人腦間關系的問題。”
維康基金會神經系統科學和精神衛生部門負責人評論說:“這項新研究表明,精心設計的科學研究如何幫助我們開始理解這個問題:當大腦在適應新社交媒介帶來的挑戰時,它們是否也處于進化之中。”
推薦閱讀
該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確有此公告牌,他透露說,該公告牌是工會制作的,他向記者解釋稱,該投訴電子郵箱地址在內網顯示的是中文“工會/莆田/福建.doc”,但和外網銜接后,在外網看到的就是這樣由一長串代碼構成的郵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研究發現新型社交媒介或將影響人類大腦進化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8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