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創新的稻米雖然非常肥美,但是,模式創新的育種卻極難,就算是在硅谷這樣的試驗田,也是廣種薄收
文/劉燚
2011年年初,美國團購網站Groupon在拒絕了Google的收購要約之后,其估值一度高達250億美金。但等到日前Groupon進行 IPO招股之時,其市場估值僅僅為108億-114億美金。而在這3個季度,Groupon的銷售額不斷增長,剛超過12億美金,按照招股書的估值,也相當于其2012年市銷率的大約5倍,也不算低。
饒是如此,著名的評級機構晨星依然認為這是一個過高的估值,認為其估值僅僅價值50億美金上下。
Groupon的估值緣何蹦極?作為團購市場的領軍者(雖然不是首創者),Groupon是將網絡團購這種線上模式和線下經營結合到一起的O2O典型。那么,被看作是全新模式開創者的GroupOn及其團購模式到底將會何去何從呢?
給一個全新的互聯網企業估值何其困難,任何估值模型可能都是蒼白的,因此,市場習慣于將其稱為“市夢率”。而市夢率的核心,在于人們對其美好未來的預期,特別是對其創新模式可能超預期的幻想、猜測,我習慣于將這種現象叫作“模式創新溢價”。
開創了智能手機生態模式的蘋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開創了搜索引擎模式的Google非常成功,開創了電子商務模式的亞馬遜非常成功……不僅如此,還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市場壟斷和議價能力,成為世界級巨頭。在這些企業的成長早期,給予這些企業“模式創新溢價”是理所當然的。
年初市場之所以給予Groupon那么高的估值,是因為這可能是一種全新的模式,具有巨大的成長想象空間。當時的估值大約相當于新浪、網易、搜狐三大門戶市值之和,或相當于傳統行業當中戴爾,并且距離上市多年的eBay不遠。
但是,需要明了的是,這種成功具有完整的邏輯鏈條:首先,這種模式必須是成立的,證明其可以生存下去;其次,這種模式的成長性是可持續的,直到其成長為一個大生意前都不會停止;第三,有足夠高的壁壘,一旦領先復制成本很高……缺一不可。無疑,這個漫長的邏輯鏈條同時成立的條件是非常苛刻的。
Groupon估值之殤,不難理解——增速下降。一個可資參考的數據是,Groupon前期的極快的增長速度,已然出現了大幅下降,從4個季度前的超過100%下降到2011年Q3的約10%。
模式創新就像海綿里的水,要是擠,總是會有的。但是,也需要知道的是,任何創新都有周期,在其發軔之初,海綿里含滿了水,擠壓的難度小、獲得成功的概率大;但是,一旦進入創新周期的中后期,只能實現若干微創新,積小勝以大勝。
比如,今日之Google在搜索領域當然是極其強大的,但是在其成立之初真的就比雅虎的搜索強大嗎,是一個算法決定的大格局?當然不是。但是,Google所創導的Adsense和AdWords模式卻是將搜索與廣告結合最好的,因此,它找到了一塊巨大的海綿,并在對手沒有足夠重視的時候發展壯大起來。
與之相似,在Google強大的看似沒有對手的時候,Facebook找到的也確實是一塊巨大的含水海綿,并且找到了擠水的最佳方式,因而能夠在Google眼皮底下迅速做大。當Facebook牢牢抓住這塊海綿之后,后續的替代成本就變得非常巨大,Google的Orkut也好,Wave也好,都沒有找到真正最符合市場需求的那個杠桿點,Google+也依然在苦苦掙扎。
因此,當我們看到Groupon的時候,難以辨別的是:這到底是一塊即將枯干的大海綿,還是一塊全新的含水豐富的海綿呢?
筆者傾向于看淡模式創新的成功率。
就好比說,全球的互聯網創新80%在美國,而美國互聯網的創新80%在硅谷和紐約兩座城市,兩座城市中80%又在硅谷……這些現象也表明,創新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制度、技術、資金和人才,還有若干難以言表的外在條件,才能產生所謂“化學反應”。反之,其中任何一個鏈條不足,都未必產生同樣的創新,足見模式創新的成功率之難。
可以說,模式創新的稻米雖然非常肥美,但是,模式創新的育種卻極難,就算是在硅谷這樣的試驗田,也是廣種薄收。
因此,老的海綿更多,新的海綿更少,大多數人、大多數企業的重心依然應該在微創新方面,而不是冀希望于顛覆性的創新。顛覆性的創新要么產生于大型企業,因為它們有足夠的錢不斷試錯;要么產生于初創型企業,由VC和天使基金等試錯而得來。
仁者愛山且近山,智者愛水而近水,多數夢想愛好者則近乎夢了吧?最近10年居然產生了一個Google,一個Facebook,但是也僅僅是一家而已。對多數人來說,腳踏實地的微創新比之模式創新似乎更有普遍意義。
推薦閱讀
Facebook宣布將提供“信任的好友”(trustedFriends)與“應用程序密碼”(applicationPasswords)兩種信息工具,于數周內逐步開放給用戶。 10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Facebook宣布將提供信任的好友(trusted F>>>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Groupon估值之殤 團購模式何去何從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8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