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還是死亡?經歷了暴發戶式的增長后,團購網站如今正面臨抉擇。
從最初的幾家網站發展成萬團大戰,團購網站僅用了一年半的時間。然而經過短暫的短兵相接后,諸多缺乏資金支持的團購網站紛紛潰敗,再也無年中時近萬家網站互相抗衡的盛況。
最新數據顯示,北京地區有116家團購網站已成“僵尸網”。而阿里巴巴集團旗下一淘網在其發布的《8月團購行業消費趨勢報告》中也稱,第四季度或將成為中國團購行業大規模洗牌的臨界點。
事實上,團購網站進入冬天的現象在今年年初就已呈現。今年4月,美團網關閉了馬鞍山等4個城市的分站,開心網也收縮了對三四線城市的布局。8月,騰訊與Groupon合作的高朋網更是開始大規模裁員,貯備資本過冬。
經歷了短暫繁榮的團購網站,現在真的提前進入冬天了嗎?
倒閉潮來襲
團購網站在市場上的不給力,成為市場上流傳的“99%的團購網會死掉”這一論調的最有力論據。
很難想象,今年上半年還受資本熱捧的團購網站竟然會被業內集體唱衰。“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團購行業將進入洗牌期。”日前,窩窩團CEO徐茂棟接受采訪時說,“這一趨勢在今年上半年就開始顯現。”
事實上,團購網站進入國內是在2010年初。當時,美國Groupon創立的網絡團購模式被模仿者帶入國內后,就迅速開啟了一個讓人驚奇的生長神話。來自咨詢機構的數據顯示,2010年底,各種團購網站的數量已超過2000家。
團購網站這一新興模式的引入,迅速吸引來資本的關注。據ChinaVenture數據顯示,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間,團購網站成為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投融資熱點,融資規模為4.1億美元,占整個電子商務行業融資規模的14%。在資本的熱捧下,團購網站數量迅速攀升到5000家左右。
然而,團購網站的增多并未帶來整個產業的繁榮,反而將一個朝陽產業生生扼殺在搖籃當中。據團800聯合創始人胡琛介紹,團購是一個低門檻進入,高資金支撐運營的行業,這是導致團購網站大量涌現的原因。在他看來,即使這個市場再龐大,也無法同時容納數千家團購網站,倒閉成為必然。
團購網站在國內不如意,在美國也活得不滋潤。據了解,目前在美國已有170余家團購網站接連倒閉或被同行收購,約占美國團購網站總數的1/3。其中,一些大型的團購網站也沒能逃脫倒閉的厄運。
美國團購網站ScoopSt.共同創始人大衛·安博斯表示,團購網站競爭非常激烈,每個網站都通過大筆的投入吸引用戶注冊,并雇用數百名員工,高成本的支出嚴重影響了團購網站的正常發展。目前,ScoopSt.已被賣給競爭對手BuyWithMe。
業內認為,團購網站之所以倒閉是由留住消費者、擊退競爭對手等方面的支出造成的。據Groupon今年6月向美國證券交易所提供的資料顯示,2010年第一季度對實際購物的每位注冊用戶平均支出7.99美元,第二季度已經攀升至23.46美元。而今年上半年Groupon共斥資3.79億美元用于營銷,遠高于去年同期的3500萬美元,這讓Groupon的CEO安德魯·梅森懊惱不已。
與此同時,團購網站的銷售人員在過去一年中也大幅增加。據Groupon的申報資料,Groupon目前在美國擁有990名銷售人員,遠高于年初的201人。LivingSocial則擁有700名銷售人員,一年前只有191人。
而要維持一家團購網站的正常運營,一年需要500萬元左右的運營成本,這意味著每一個團購平臺每月線上的交易額要達到500萬元以上,才能維持企業正常運轉。但目前,幾乎沒有一家網站能做到。據團800統計,7月份,國內月度銷售額低于100萬元的城市達116個,其中89個城市的7月銷售總額在50萬元之下,日均銷售額僅5000元。
團800對廣州、天津、南京、武漢、成都、杭州、長沙、西安8城市共185個地方團購網站進行抽查,發現其中超過一個月沒有更新的網站達12%,另有4%的網站以改版、內部調整等理由關閉了團購業務。自2010年3月至今,已有608家團購網站退出市場,其中15家網站被收購,23家團購網站轉型。
營收不利,團購網站能不倒閉嗎?
無序競爭下的犧牲品
“這是一場長跑,也是一場割喉戰。”這是糯米網總經理沈博陽于今年5月在人人網上對團購行業作出的注釋。
事實上,團購行業從萬人追捧到現在的慘淡經營,原因只能歸咎于自身。在缺乏監管的環境下,是團購網站之間的無序競爭毀了這個朝陽產業。
市場需要競爭,但必須有度。據中國互聯網監測研究機構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的抽樣調查,截至8月,中國團購企業的數量已超過5500家。18個月的時間里,平均每天有10家新的網站出生,同時也有相同數字的網站走向死亡。
團購網站走向倒閉的誘因是缺乏統一、有效的監管和規范。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建立一個團購網站的成本很低。據業內知情人士透露,團購網站的進入門檻很低,只需用60元買一個域名和空間,30元買套團購網站的源代碼,而CMS(網站模版)更簡單,所有這些加起來,幾百元就能搞定。再加上支付系統、企業郵箱、短信服務等服務,團購網站的建站成本也只有1萬元左右。
對于團購行業的亂象,美團網市場部經理譚晨輝曾公開表示:“一個團購網站的最低配置是1個客服、3個銷售、3個編輯、1個技術以及一個攝影師,硬件方面的投入甚至兩萬元都不到。”他的這番表態也印證了上述知情人透露的團購網站內幕。
如果說門檻低誘發了團購網站大規模的上市,引發了市場的惡性競爭,那缺乏監管則是讓團購網站走向滅亡的關鍵。據了解,目前在市場上運營的一些團購網站,都沒有在工商部門和工信部等相關部門登記注冊。在沒有獲得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這些非法經營的團購網站讓競爭本趨激烈的團購行業更加混亂。它們為何要非法經營?原因在于要獲得經營許可證,公司注冊資金必須達到100萬元以上。對于許多作坊式的小團購網站來說,這筆資金是無法承受的。
如此多的團購網站擠在一起爭食,必然會引發問題。“團購行業的冬天很快就會來,這個冬天會很冷。”作為第一個代表團購網站行業拋出“寒冬論”的美團網副總裁王慧文說,“2011年前半年里,團購市場費用漲了十倍,從業人數漲了十倍,運營成本漲了十倍,投資金額漲了十倍。但是由于競爭激烈,價格戰優惠了消費者卻傷害了企業,團購行業毛利潤從之前的20%降到目前的10%以下。”
短暫的熱潮過后,現在的投資者也顯得理性了。在他們看來,沒有太多技術含量、門檻低的團購網站,已經失去了誘惑力。易凱資本CEO王冉就直言,99%的團購網站將死掉。而創新工場CEO李開復在微博中更是承認:“‘千團大戰’之后,能夠存活下來的團購網站也就10家左右。”
團購網站還未來得及開花結果,已讓人提前看到了殘枝敗柳的景象。
靜待洗牌
冬天的提前到來,使曾熱衷于大做廣告的團購網站如今安靜了許多。在北京的地鐵隧道中,曾四處張貼的團購廣告如今已漸漸被其他品牌廣告替代,喧鬧的團購行業正焦灼地等待著不明確的未來。
酷熱正當的8月,美團網CEO王興在北京當著眾多媒體的面,興致勃勃地展示了公司銀行帳戶中近4億元的現金儲備。但這一次,他并不是要拿這錢進行市場推廣,而是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團購冬天”。
事實上,在經過一輪輪無休止的燒錢之后,現在的團購網站均處于缺錢狀況。即使是由團購巨頭Groupon與騰訊組合而成的高朋網,也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這家當初曾放言3個月內要將隊伍擴張至3000人的團購網站,已遣散了1/3的員工,并關閉了一半的辦事處。高朋網的半路出局,在于燒錢太厲害,在冬天來臨之前不知省錢過冬。據咨詢機構Marbridge數據顯示,高朋每月的廣告營銷支出為1500萬元,相當于其每月銷售額的一半。
為能將燒錢游戲繼續下去,團購網站只能繼續融資。其中,拉手網上線3個月就敲定了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半年后又進行了5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又4個月后,更完成1.1億美元的C輪融資。
但現在,隨著團購行業的整體不景氣,團購網站已經很難獲得資本的資助。窩窩團CEO徐茂棟說:“國內前十的團購網站全部虧損。”言外之意是,團購網站目前仍必須借助風投的資金維系。而一旦風投收緊,缺乏造血功能的團購網站,便會集體進入洗牌階段。
但這一輪洗牌在業內看來,其實是一件好事。經過市場淘汰,會使得一些缺乏市場競爭力的中小團購網站退出市場,而在競爭中得到市場認可的大團購網站會由此走上一條健康發展的道路。
“團購是本地服務電商的敲門磚,這個模式不會倒閉,只會更深化和演變。”滿座網CEO馮曉海認為,“團購是長跑而不是短跑。如果沒有好的產品跟隨、好的服務提供,即使排名再前也沒意思。如果不解決商戶和用戶的遷移成本低的問題,那我更傾向于把資金放到打地基上。”
顯然,團購行業已經從粗放擴張階段逐步過渡到大浪淘金階段,這對那些注重效率、注重成本控制的團購網站來說是有利的。這對中國團購產業來說,也是一件幸事。
推薦閱讀
小型團購網站無法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步,倒閉局面已是十分常見。而這些網站的關閉常常事發突然,許多此前參與團購的人們就會因此吃上啞巴虧。小君就遇到過此類事情,在某團購網站團購了一條925純銀項鏈,可是過了好>>>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8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