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首屆中國互聯網無線化峰會暨阿里云開發者大會在杭州舉辦,馬云旗下的阿里云公司首次公布他們的“云”:云郵箱、云搜索、云渲染等。此外,阿里巴巴啟動云計算生態鏈建設,啟動了總計10億元的云基金,阿里云云應用開發者大賽也同期啟動,為云應用(CloudApp)開發者提供100萬元的大賽獎勵。
云存儲、云手機、云電視……打著云旗號的各類產品呼嘯著闖入日常生活,云計算無疑是當今最熱門的話題。究竟這朵“云”是個什么東西?
和云有關的事,阿里云系統都占了
先講一個江湖流傳的段子。
有個英文名叫MISA的年輕人,從美國留學歸來后,在杭州開了一家叫猛犸的計算機公司,在安卓系統基礎上開發了一套虛擬機系統。“結果有一天,馬云給我電話,說要和我喝杯咖啡。”MISA一下辦公樓,馬云的專車開了過來,車上放著咖啡,MISA正詫異,馬云說車上方便。繞了幾圈,咖啡還沒喝完,MISA的公司和他的虛擬機系統就被馬云收購——這套系統就是現在阿里云手機系統的雛形,云計算里最容易摸得到的東西。
這個段子說明了馬云對云計算產業鏈建設的迫切。央視主持人馬宏濤開玩笑說:馬云的名字注定他對云情有獨鐘。
馬云的確在下很大的一盤棋:自2009年成立以來,阿里云計算作為阿里巴巴集團的神秘部隊,一直低調,昨天突然出場,大家才發現它已完成了阿里云OS系統,云應用,云市場、云渲染等,和云有關的事他都占了。
10月19日亦傳出消息,國家發改委將撥出15億元人民幣作為專項資金扶持國內云計算行業領軍企業,阿里云公司名列其中。
阿里巴巴公司形容24日的大會意味著“國內云計算大幕已經拉開,基于云計算的移動互聯網將迎來更為活躍的市場。”
未來的手機就是一塊可以上網的玻璃
云到底是什么?這個可以問阿里云的總裁王堅。
王堅是阿里云計算的老大,這也許和他經歷有關,這個畢業于杭州大學心理學系的消瘦男人,被圈內人說成是“最懂得向普通人解釋云的人”。
“小時候很多地方喝水需要在門口打一口井,每家每戶都有一口,打井需要挑地方,很可能花了時間還沒有水,又或者打出來之后不夠喝,總之,從想要喝水到挖井到喝上水,過程坎坷費時費力。但是現在家里用水只要跟水務公司打個電話,甚至買到房子的時候就已經有水了,過程大大簡化,這都是水廠的功勞。”
王堅打了這個比方,“在互聯網中,云計算就相當于自來水廠,隨用隨取,不用自己建服務器,而且一開始就用上安全、干凈的水。”
例如,iPhone的粉絲們就不得不在16G與32G之間作出痛苦的選擇,16G怕不夠用,32G怕太浪費。那么看看云手機,不常用的及更多的服務都在網絡服務器上,理論上,你擁有無限的手機空間。
按照這個思路下去,你可以想象未來手機的樣子:存儲、運算都可以從手機轉移到云計算上,也就是說以后硬件性能不重要了,而操作系統、顯示屏大小和網絡則會越來越重要。手機和玻璃的區別就是,這塊神奇的玻璃可以上網。
記者手記
“云”深不知處
我試用過兩周的阿里云手機,算是近距離接觸過云計算了。結論是,方向不錯,但使用,似乎略早。
阿里云手機有個云按鈕,一按,就能使用包括淘寶比價、周邊找店、淘女郎在內的數十款云應用,這些裝在網絡上的云應用,理論上可以任意使用——實際上,當我選中一款云應用,大概20秒后才能刷新出應用的界面,還有多次刷新失敗的情況,我還是在wifi網絡下使用的,如果是在戶外用我的移動手機信號……
真正的云時代,和網速有關,和硬件有關,也和我們的使用習慣有關。要是我們還在幾百K的龜速下用云,那云飄過來的時候,我們要的花早就謝了。
我挺認同馬云好友虞鋒的話:“大家天天看著天上的云越來越濃了,但還沒下來,這個時候參加進來,找一個好方向,占一個好位置,一定能得到好的收獲。”短期內,“云”離我們的生活還有點遠,但十年后,云也許會給阿里巴巴帶來第二春。
推薦閱讀
一名位網友“巴巴亞木”則認為劉強東的微博在無意中透露了京東評價的貓膩,“原來京東的用戶評論是用上億的資金換來的!難怪負面評論總是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阿里巴巴投資十個億用于云計算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8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