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時代,網絡團購作為一種新的銷售方式,以其價格便宜,形式新穎、靈活、便捷,深受年輕人以及時尚人士的追捧,團購網站也越來越多。但是,消費者在享受網絡團購帶來的實惠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假冒名牌產品、貨不對板、服務縮水、價格欺詐、強迫消費者二次消費等現象。記者從山東省消協了解到,近期接到的有關網絡團購的投訴呈上升趨勢。針對消費者投訴咨詢情況,省消協經調查并走訪有關專家,認為網絡團購主要存在八大問題。
●問題一:
盲目消費難避免
自團購網站出現在網絡上后,由于商品品種豐富,加上較低的價格,激發了消費者“非理性購物沖動”。團購的理念是將折扣最低化,而這帶給消費者直接利益就是實惠,再加上足不出戶、付款便捷,極易誘發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又因為團購往往采用限時消費,更使消費者產生“機不可失”的心里,導致部分消費者無計劃地提前消費,不斷地訂購新服務,花錢買了一堆“兌換券”,至于這些兌換券是否真能派上用場,卻還是個未知數。
省消協曾接到這樣一起投訴,濟南消費者王先生平時工作很忙,經不住誘惑在某團購網站團購游泳卡200元,但一直未去消費,后天氣變冷,游泳池不營業了,王先生找團購網站和游泳池雙方互相推諉,因購卡前已有說明使用期限,網站和游泳池拒不退卡。
●問題二:
誠信缺失問題多
截止到2011年7月,全國團購網站已經超過5000家,但其中多是知名度低、規模小的團購網站。據央視調查,一名消費者曾經在A網站做過一次團購活動,反應良好。然而,在另一家B團購網站上,雖然有著與A完全相同的團購信息,但最終結果卻為“團購失敗”。后經審查,之所以出現相同的信息是因該網站“克隆”了A網頁面。該克隆頁面顯示的商戶地址是在廣州,而電話號碼卻是北京的。據估計,假冒知名網站給消費者帶來的間接損失已超過200億元。省消協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些網站行騙方式多樣化,比如通過假冒在線支付網站頁面、假冒知名團購網站、以低價誘惑等方式讓消費者提供個人信息和網銀賬號密碼信息,從而進行不法牟利。
●問題三:
哄抬團購銷量造成熱搶假象
虛報團購人數已成為一些不規范團購網站吸引商戶與消費者的“慣例”。標出成千上萬人同時訂購一個商品或服務,不僅為了故意在數據上制造虛高,還為了夸大自身的廣告效應。一次某地搞一日游團購搶先活動,同樣是市場原價170元的門票,有兩家網站分別以最低市場價140元和150元的價格售票。不僅如此,其中一網站上標注了“目前團購人數294戶”的字樣,但過了三天,該網站團購人數標注仍是“294”?稍搱F購網站客服卻聲稱“每天參加某地一日游訂票團購的有上百人”。
●問題四:
涉嫌價格欺詐
山東省消協有關負責人指出,不少消費者反映,某些團購網站上顯示的價格往往高于實際商品的價格。如某團購網站上標注7寸照片沖洗價格為原價每張2元,參加團購即能享受2.5折每張0.5元的超低折扣,但經過調查卻發現,市面上沖洗一張7寸照片平均只需0.65元,網站標注價格與實際價格差異巨大。還有的網站以其他的手段欺詐消費者,如原價1000元的商品,網站表述該商品網付10元,到店支付790元即可購買,但是在網站折扣一欄中卻不是實際的8折優惠,而是0.1折,這不僅在價格表達上存在問題,還迫使消費者進行二次消費。以上問題均違反了《價格法》第十四條第四項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虛假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構成了價格欺詐。
●問題五:
服務質量打折
團購網站在給商品高折扣的同時,商品的質量和服務同樣會打折扣。例如某團購網站6折團購西餐套餐,等到消費者到店消費時才發現,團購套餐中的牛排分量,竟然還不足普通消費時的一半。還有一家團購網站在給某著名美發機構做團購時打出了3折的超低價,等到消費時才被告知半身按摩,頭部按摩等平時包含在內的服務團購消費者都不能享受。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今日下午17時30分左右,劉強東突然發布一條微博:“一家網站未經我們允許直接抓取我們所有的產品評價,這些產品評價是京東花費了價值過億的積分激勵用戶寫出來的,你怎么也要打聲招呼吧?實在難以相信這是一家整日倡>>>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山東省消協調查:網絡團購存在八大問題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9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