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商城(微博)沒有想到,一則新規引來的抗議這么強大。
10月10日,淘寶商城推出新規,將技術服務費從6000元提高到6萬元,保證金從1萬元提高到5~15萬不等,意欲將中小賣家“掃地出門”。
中小賣家沒想到,這則新規會將自己置于生死境地。
面對高出10倍的費用,淘寶商城中小賣家赫然發現,這筆錢是自己現金流的5倍。
“淘寶不再是我們的淘寶。”許多中小賣家發出如此感慨。于是,孤立無援的它們,開始將“槍口”對準當年的同伴——七格格、韓都衣舍(微博)、歐莎等從淘寶起家的大C賣家。
事實上,這些大C賣家的營收還不及傳統零售企業營收的一個零頭。不到10%的凈利潤率讓它們在面對來勢洶洶的傳統電商時,也是勢單力薄。
淘寶賣家的成本細賬
“只有將淘寶商城中這些小的B2C打出去,大的B2C才能提高價格,才會在淘寶商城呆下去。”億邦動力網總編輯賈鵬雷(微博)認為,淘寶商城如此“快”地推出新規是為了在B2C時代有競爭力。
9月19日,淘寶引進38家國內知名的垂直B2C企業,包括一號店、銀泰網、麥考林、庫巴網、易訊、新蛋(微博)等實力玩家。不僅如此,出于自身的經營考慮,淘寶商城將優惠政策向大賣家傾斜。庫巴CEO王治全(微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淘寶與各個入駐企業簽訂了協議,按照商品品類來正常收取傭金,當營業額達到一定標準時,便不再收取傭金。”
王治全坦承,淘寶商城開出的這些條件還挺優惠的,對商家的入駐相當有吸引力,自己亦是看到這個機會,便再次“入淘”。此前,庫巴網曾于2008年進入淘寶商城,但由于與太多的C店競爭,沒多久就撤出了。
但一位在淘寶商城上排名前十的專營電器的C店賣家卻對記者大倒苦水:大B2C在淘寶商城上沒有品牌和品類的限制,實際上是個專營店,卻享受著旗艦店的資源與待遇,再加上其供應鏈實力強勁,自己根本沒有辦法與之競爭。
當年,B店對C店的不滿,如今演變為C店對B店的無可奈何。
“新規一出,30%左右的賣家一定會被清理出去,只有5%左右的大賣家會受益。”賈鵬雷表示。
據了解,在淘寶商城4萬商戶中,50家營收過億元的賣家屬于第一梯隊,第二梯隊是營業額幾千萬到幾百萬的賣家,第三梯隊是營收100萬~500萬的賣家,第四梯隊是營業額在100萬以下的賣家。其中,處于第二、第三梯隊的賣家占主流。第三、第四梯隊,甚至第二梯隊的賣家都可能被淘寶商城拋棄。
新規讓中小賣家積蓄已久的情緒尋找到了出口,亦撕開了它們艱難求生的冰山一角。
“淘寶中小賣家的生存困境緣于兩個因素:一是由于競爭太多,加上傳統企業觸網,商家之間的價格戰讓毛利率越做越低;二是營銷、人力、倉儲、物流等成本剛性增長。”電商社區派代網分析師李成東認為。
一位在電商行業浸淫十年、經營多個產品品類的賣家告訴記者,當初在淘寶上賣60多元的護膚品,實際成本只要3.5元;售價100多元甚至200多元的保健品,出廠價是7元錢;服裝的毛利潤是60%多,有的甚至高達70%;3C產品的毛利潤雖然不高,但也有20%-30%。
而現在市場越來越透明,毛利率急轉直下,大多數產品的凈利潤率僅存10%左右。以毛利潤最高的服裝為例,毛利率一般在50%左右,但其營銷費用亦是所有商品品類中最高的,再加上7%左右的退貨率,計算下來,凈利潤率還不到10%。3C等標準化產品的利潤更是“薄得像紙”,賣家賺錢的方式大多來源于配件和品牌供應商的返點,大約只有2%-6%。
毛利率從上游縮減了賣家的盈利空間,高居不下的成本亦從下游再次擠壓中小賣家的盈利空間。
“如果賣家想做得好,就得上硬廣、直通車、參加聚劃算、以及各種技術服務費。”賈鵬雷告訴記者。
在記者采訪時,無論大賣家還是中小賣家抑或行業分析人士,都一致認為:“直通車和聚劃算不賺錢。”
據記者了解,中小賣家的營銷成本很高,一般占據營業額的30%,有的甚至更高。細致來看,直通車的廣告費用與銷售額的比例一般是1:2。而上聚劃算不僅可能不賺錢,還可能將家當都搭進去。
“淘寶商城聚劃算的產品,一般要求5折以下,還會收取10萬-20萬元的押金。需要達到一定的銷售額,淘寶商城才會將押金返還。”淘寶商城服裝賣家吳先生透露,他也曾多次收到聚劃算的邀請,但考慮到成本高、風險大,就沒有參加。
明知不賺錢,緣何賣家對直通車與聚劃算還如此趨之若鶩?
“做廣告,不一定賺錢,但是不上廣告,就基本沒有流量,一定不賺錢。”經營服裝的吳先生一臉無奈地告訴記者,只有靠廣告才能從淘寶幾百萬個商家中被搜索出來。
不僅營銷成本居高不下,人力、物流、倉儲成本亦讓這些賣家“勒緊了褲腰帶”過活。
淘寶商城經營家居的張先生告訴記者,自己經營的家居店,在控制成本上比同行做得好一些,但凈利潤也不高,只能維持日常的經營。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般來說,家居的毛利是30%左右。每個月房租和水電一共要6000多元,人員工資3萬多元,淘寶商城推廣費用3萬多元,還要加上營業額3%的發票支出。刨去這些費用后,凈利潤也不到10%,大約是4萬元。
“我手中的現金流每個月也只有10萬元左右。”張先生告訴記者,和許多中小賣家一樣,都將利潤用于擴大規模,現金流并不充裕。
“淘寶提高門檻,一下子就收緊了中小賣家的現金流。”賈鵬雷表示,由于中小賣家日子本來就是緊巴巴的,淘寶的新規無異于釜底抽薪。
實際上,不僅中小賣家對成本難以承受,大賣家亦是如此。據記者了解,七格格最多是一季上一次聚劃算;到現在為止,韓都衣舍只上了兩次聚劃算。七格格每天在直通車上的花費是5000元左右,多的時候7000元-8000元。大賣家對聚劃算、直通車亦是持“謹慎態度”。
七格格市場總監賈瓊告訴記者,七格格會挑選熱銷的寶貝來上直通車,因為用戶在搜索點擊之后,熱銷的寶貝容易形成購買,
“直通車的錢就不會白花”。
對于聚劃算的項目,七格格亦是保證品質的同時,努力控制成本。賈瓊告訴記者,“聚劃算產品的毛利率會比平常的產品低,產品銷量一般是1000件~4000件,我們根據量的大小來控制成本,保持盈收平衡。”
在最終的盈利能力上,淘寶商城里的大賣家也不比中小賣家強。韓都衣舍CEO趙迎光告訴記者,一般來說,服裝類的凈利都不到10%。具體而言,包括直通車、硬廣、聚劃算等在內的營銷費用占營業額的10%、人工成本占10%、包括房租、水電等在內的運營成本占15%、淘寶商城的傭金是5%,積分是0.5%~1%。服裝的毛利率是50%多,這樣一刨算下來,凈利潤不到10%。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大賣家上直通車、聚劃算是為了帶來銷量,以獲得淘寶的自然流量,這樣這款產品的單件銷售數量就會很高,根據羊群效應,用戶在搜索時就會選擇這個商家。大賣家可以大幅拉動其他商品的銷售,中小商家的拉動作用較小。
“在淘寶上,只有規模化才有出路。”李成東表示,在B2C時代,從淘寶起來的大賣家能夠拼出一條生路,靠的就是這一點。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派代網分析師李成東也認為,傳統企業做電商不成功,跟燒錢的量沒有關系,關鍵在于,“他們對電商的理解太簡單”。在他看來,很多傳統企業更看重的是短期線上銷售額的增長,而忽視了用戶體驗,使得重復購買率很低,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淘寶“傷”城:中小賣家情殤B2C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9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