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QQ號碼引發的爭議,再次讓“網絡遺產”所有權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
近日,一則有關國內王女士向騰訊公司索要離世丈夫QQ密碼遭拒的新聞在各大論壇廣為傳播。當事人王女士堅稱丈夫的QQ保存著兩人的生活回憶,自己有理由繼承。騰訊與用戶達成的服務條款則表明,用戶只有QQ號碼的使用權,號碼歸屬權仍屬騰訊。
事實上,電子郵箱、網游裝備、網購積分等均可視為公民的“網絡財產”。在賬號主人意外辭世后,網絡遺產究竟何去何從,遠不是“網絡歸網絡、個人歸個人”那么簡單。
人人有個網絡“密碼箱”
說起網絡財產,人們腦海里想到最多的是QQ號碼、社交網站的賬號、電子郵箱等最常用到的東西。它們的價值更多地體現在情感方面:用QQ跟好友同事聊天,用郵箱收發商務郵件,用電子相冊保存私人旅游的照片等。
另一類是被認為有金錢價值的網絡財產。一個骨灰級游戲玩家的道具裝備可以轉手賣錢,其估價甚至能買到一套房子;一位攝影愛好者把他的作品存儲在某個網絡相冊中,這些攝影照片是享有版權保護、可被購買的商品。
甚至,一個網購買家的消費積分、一個網店的品牌、一個投資者手持的線上基金、域名,一個被作者保存在郵箱里未曾公開的書稿,都屬于私有財產的范疇。一個六位QQ靚號、一個游戲裝備拍賣出天價的事情屢見不鮮。
網絡讓公眾有了各式各樣的賬號密碼,互聯網可以說是公民的線上 “密碼箱”。而其他人沒有密碼根本無法訪問這些東西。假如當事人意外身亡,個人的網絡財產就打了水漂,可能永難找回。
能否繼承涉及多方權益
為什么丈夫使用多年的QQ號不能繼承呢?王女士有些想不通。一個網絡賬號名稱、一個密碼,加起來可能只有區區幾十個字節的容量,但背后涉及到的多方權益盤根錯節,難以平衡。
依IT行業慣例,如果用戶在一定時限內不再使用某個賬號,公司有權回收該賬號。在案件中,王女士丈夫離世,QQ長期未登錄,騰訊有權收回該QQ號碼,有價值的QQ號段還可用于拍賣。
那么QQ號碼是不是個人財產呢?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游云庭律師認為,QQ賬戶本身具有人身性,不屬于“財物”,其個人信息、人際關系等都屬于賬戶申請者本身,不具有 “財產性質”,他人無法繼承。但是,QQ賬戶內的“虛擬財產”(例如Q幣)可以繼承。
根據2009年6月《文化部、商務部關于加強網絡游戲虛擬貨幣管理工作的通知》對“虛擬貨幣”的定義,“虛擬貨幣”是通過真實貨幣兌換獲得,具有“財產性質”,屬于“財物”,應當作為死者的遺產。如果家屬要求繼承 QQ賬戶中的 Q幣,騰訊不應當拒絕,而應當配合家屬對Q幣進行轉移。
相比QQ,電子郵箱能否繼承的爭議更多。因為電郵保存的是當事者和他人的聯系記錄,死者親屬獲得了賬號密碼,是否會導致他人的隱私信息泄露?是否尊重了死者的意愿?這種擔心絕非空穴來風。
國外興起遺產托管服務
據游律師介紹,目前國內僅有2009年的那項通知涉及虛擬財產處理規定。在互聯網應用繁多的今天,很難解決日益復雜的網絡財產糾紛。
最新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英國47%的公眾認為自己有網絡財產,并且超過兩成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的網絡財產價值在100英鎊以上。公眾逐漸意識到網絡財產的重要性,也催生了一種新興的行業——網絡遺產托管。
所謂的網絡遺產托管服務原理很簡單。用戶把自己認為重要的賬號、密碼、照片等內容保存在一個指定的網站上,一旦當事人發生不測,網站會自動把這些內容發送到當事人設置的郵箱里。據了解,國內已有網站提供類似的“網絡遺產”托管服務。
此外,呼吁政府立法解決網絡財產糾紛的聲音從未間斷。比起商業公司的運作,明確法律條文、設立專職部門等辦法更能讓公眾感到放心。
推薦閱讀
你在斯坦福說要收購雅虎的時候,眾人驚了。你說你要來硅谷待一年,休息整頓再回中國的時候,我驚了。我不信,你在巴茨被解雇10天后來硅谷就是為了休息。在美國,如果有人的時機如此恰巧,我們會說他“可疑”。總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后法律時代:誰動了我的網絡遺產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9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