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鬧數日的淘寶商城被圍攻事件看來已經告一段落。但這個事件對社會和商業基礎的傷害注定還將持續。
假如要就這個事件作出一個定義的話,“理性的潰敗”是一個再也恰當不過的詞組。在當下這個社會,由于資源分配和兩極分化趨勢的明顯化,有說法說,應該保護弱者打擊強者,不如此,不足以彰顯所謂“大眾的公義”。
然而,就淘寶商城事件而言,我們必須要警惕這種所謂廣泛民意的說法,我們應該保護的是合法者,而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弱者(必須要指出的是,在這個事件中,所謂弱者的身份有人為編造的成分在),尤其是當所謂的弱者用違法的手段來進行惡意攻擊反而獲得媒體和社會的一致叫好時,“理性的潰敗”就成了必然的結果。
如今復盤來看,這個事件的發展可以用如下的脈絡來整理:淘寶商城宣布,2011年合同執行完畢后,商戶續簽將采用2012年新的運營標準。部分人聚集,認為影響了生計,輿論一邊倒,認為這是一個最壞的政策,要求淘寶商城改回去,淘寶出扶植政策,事件漸平息,然后有人高呼“庶民的勝利”。
實際上,3萬元的技術服務費對于一家具有資質的品牌店而言,并非一個很高的門檻(線下門面費一年可能就要10萬),如果被阻擋在外可去淘寶集市繼續生存,極端點說,盡管淘寶占據了中國電子網購的半壁江山,但也有很多正在崛起的電商等待這些店家去那里開門營業,沒有必要吊死在淘寶一棵樹上。
但令人悲哀的是,輿論居然叫好聲不斷,認為小賣家攻擊大賣家將是促進社會公平的一個手段,認為淘寶商城作為大頭,就活該被譴責,種種不是的源頭只因為它面對個體消費者是個大公司。
如果這真是社會輿論的主流,我不得不說,這個社會的公平和公義的基礎已經輸的一無所有,誰又能保證那些移民海外的人沒這么覺得呢?
簡單來說,你可以對某項政策不爽,但是你沒有權利對其他無辜者進行攻擊,進而脅迫政策的制定者;你可以對某種規則不爽,但你不可以說自己就是唯一正確的一方,進而認為不支持你的,都是規則的同謀。
插一句話,回頭看這個事情,我們甚至沒有辦法同情那些鬧事的人,因為嚴格從商業上看,從他們的論調來看,他們足夠羸弱,以至于我們都懷疑他們有沒有起碼的商業競爭力,他們也完全沒有意識到商業競爭的殘酷。
無論如何,以大規模惡意網購的方式攻擊商城上面的大賣家的做法是非法行為,侵犯了這些店鋪的商業信譽,構成有預謀的商業欺詐,擾亂市場秩序,應該被制止。
要知道,通過攻擊無辜人等的方式,希望迫使利益相關方作出妥協,這是“砸場子”。這種行為不但可能觸犯法律,更重要的是,它將自己所謂要維護的公平正義徹底污名化。
無論如何,淘寶商城這個平臺,其規則比起社會上其他領域來,尚算公平透明。在這個規則下成長起來的大賣家,主要還是通過自身奮斗而非權錢勾結得到了今天的地位。不把精力用在與淘寶規則制定方的溝通、協調上,而去攻擊同屬入駐商家的大賣家,這是赤裸裸的“少數人的暴政”。
目前來看,這個事情應該已經告一段路。但它對維權和公平對話的傷害還會持續很久?傆幸惶,也總還會有人,用種種名義聚集起來,今天它可以攻擊淘寶的大賣家,明天,它就可以肆無忌憚的攻擊其他一切不符合它預期的制度和政策。
我們要為問的是,我們到底在鼓勵什么?是不是每一次事件,“法不責眾”或者“弱勢的無可奈何的手段”都將成為屢試不爽的挾制他人的手段和結果?
它的背后,到底說明了什么?我們正在失去彼此的信任,不但是對公平的定義,更是對于所謂弱者和強者的定義。
這是理性的潰敗,而不是所謂正義的勝利。這個事件在未來幾年內將會越來越清晰的證明,這個社會,正在被“道德優先者”脅迫,我們的理性正在全面潰敗。
推薦閱讀
今日,針對有媒體報道金山毒霸涉嫌“未盡告知義務”、“暗中手機扣費”等欺詐行為,金山網絡發布回應聲明,稱金山已通過多種方式讓用戶了解金山毒霸的增值業務,但對于仍有疑問的用戶,金山承諾在24小時內幫助用戶解>>>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淘寶商城“暴動”收官:理性的全面潰敗
地址:http://m.sdlzkt.com/a/guandian/yejie/20111230/179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