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辛奈爾(John Shinal)撰文指出,目前在企業軟件市場上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微軟、甲骨文為代表的重量級傳統玩家正日趨式微,只有充分因應開放代碼和敏捷軟件潮流的公司才能夠成為新的主角。
以下即辛奈爾的評論文章全文:
“所有的新技術,其短期影響力都會被高估,而長期影響力都會被低估。”
我不能肯定,這是否就是蓋茨(Bill Gates)的原話,但是我確實是從蓋茨那里聽過大致這意思的話,那是在2007年5月,微軟(MSFT)董事長在Carlsbad會見了許多記者。
時間過去越久,這金玉良言在耳邊就越加響亮,尤其是在軟件潮流的方面——包括線上軟件服務的趨勢,甚至還有軟件開發流程自身的變化,不必說,這些都應該感謝開放代碼,以及所謂敏捷軟件的發展。
事實上,在今日的市場上,科技投資者也應該好好思考以下蓋茨的這句話,尤其是那些持有微軟、甲骨文(ORCL)或者SAP AG(SAP)股票的投資者。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些公司和許多其他小一點的,以大企業為客戶的公司一樣,都面對著業務被徹底顛覆的風險。
上周四,Salesforce.com Inc。(CRM)發布了第四財季和全財年的財務業績,其營收數據顯示,這樣的變化其實已經在進行之中了。這家網絡企業軟件制造商宣布,他們2011財年的銷售額增長37%,達到了23億美元。
與此同時,該公司還調升了未來財年的預期,他們目前估計自己的財年營收將達到大約30億美元,這就意味著增長速度將在32%左右。而眼下,那些傳統的企業軟件公司,要維持兩位數的成長速度都已經非常困難了。
惠普(微博)(HPQ)首席執行官惠特曼(Meg Whitman)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解釋公司營收的下滑時將其歸于“客戶使用的技術正在迅速變化”。一點兒也不假。
軟件的“草根化”
所謂“草根化”,也就是說有更多的人現在都在考慮自己該使用怎樣的應用程序來工作,企業客戶愈來愈不愿意投資于任何不能夠立刻帶來回報的軟件。
惠普之所以還能夠在去年實現營收30%的增長,是因為他們花100億美元收購了數據分析公司Autonomy Software。收購對象的程序可以幫助企業發現數據當中的秘密,開發出新的產品和收入來源。
可是,惠普的硬件業務想要持續保持創新的速度,卻是步履艱難。
開放代碼潮流的興起,使得人們可以使用整個軟件開發業界的合力來對應用程序進行測試和改良,于是大量強有力的客戶軟件得以開發出來。這些廉價的工具一樣可以用于幫助企業提高生產率,和他們安裝在舊IT系統當中那些價格昂貴,體積龐大的軟件包裹解決方案相比并不遜色。
當然,現在還不是所有的公司員工都有機會選擇自己使用什么軟件,或者可以說大多數人還都沒有這個機會。他們只能使用IT部門安裝在自己電腦上的軟件,這些軟件都是支付了不菲的授權費用之后獲得的,無論它們是否真的能夠發揮作用,費用都必須一年一年地繳納。
如果員工有機會自己選擇軟件,他們就會提出更高的要求。他們會想要得到既能夠讓自己賺更多錢,又能夠幫助自己節省時間的助手。
盡管這在目前的整體軟件開支當中還只是很小一部分,但是遲早有一天會成為大頭,因為這正是行業的成長點所在。在成長最迅速的市場上,創新的腳步也總是最快的。
敏捷起來
開放代碼帶來了更為強大的零售應用程序,而強調到達市場的速度超過縝密的設計和測試的所謂敏捷軟件的開發,以及新程序語言的使用,則使得升級周期“提速”了。
那些動作最迅速的軟件公司已經達成了共識,他們認為,像過去那樣將各種功能集成為一,反復測試后才發布的做法是不合適的,因為如果有些功能沒有人使用,這么做就等于浪費時間。
那些使用傳統開發方法的大公司不可能跟上這些新型玩家的速度,后者總是利用客戶的反饋,或者是其他工程師的意見來持續升級自己的程序。
這樣的做法無異于浪費時間,因為很多功能可能會沒有任何人去使用。
這樣的市場上,速度就是一切。再考慮到企業軟件購買情況的變化,人們已經可以看到,那些規模巨大,擁有大量專有開發知識的大軟件公司,他們之前的優勢所能夠帶來的好處正在逐漸消失。
現在,軟件開發的知識基礎其實是廣泛分布在全球的軟件工程師們當中,愈來愈多的人都每年接受培訓。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能會獲得比這更強大的基礎。
當然,這并不是說微軟、甲骨文或者其他以大企業客戶為目標的傳統玩家就不能再獲得任何成長的空間,畢竟他們還有維護費用的收入,而且還可能不時會進行幾次精明的收購交易。
不過,如果投資者希望得到穩定的和持續的兩位數回報,最好還是考慮Salesforce.com這樣的公司,他們才是軟件行業發展大潮的弄潮兒。(子衿)
推薦閱讀
多媒體音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有很多,它們既可以滿足我們最基礎的音樂聆聽需要,而配置獨立低音炮的音箱可以讓我們擁有酣暢淋漓的影音娛樂體驗。當然,它也可以充當一個收音機、一個小鬧鐘,成為我們生活中的貼>>>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228/34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