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過去一年的慘淡之后,2012年首月保險業出現回暖跡象,保監會昨天公布的1月份保險行業數據顯示,盡管受春節因素影響,總保費收入依然保持了兩位數增長,實現“開門紅”。
分紅險促“開門紅”
數據顯示,截至1月末,全行業實現總保費收入1891.76億元,同比增長10.19%,其中,財險保費收入494.67億元,同比增長3.73%;人身險保費1397.09億元,同比增12.67%,其中,壽險保費1286.44億元。
與去年底高達18.5%的增速相比,1月財險保費收入增速出現明顯回落,僅3.73%。德勤日前發布的《2012年中國保險業十大趨勢與展望報告》認為,中國車市將結束持續10年的高速增長階段,進入平穩理性增長階段,新車銷售速度的減慢是否會影響2012年財險業務的增長,有待進一步觀望。
從四大保險股的1月壽險保費情況來看,中國人壽保險保費收入約491億元,同比增長11.9%;平安壽險保費收入211億元,同比增長16.5%;太平洋壽險122億元,同比增長4.3%;新華人壽保險保費收入132億元,同比增長19.56%。
對于1月的保費表現,諸分析師歸因于“開門紅”效應。中金公司報告認為,1月各壽險公司不錯的總保費增長,主要得益于續期保費的拉動,新業務保費增速僅顯示逐步改善的企穩跡象。
雖然都不同程度地實現了“開門紅”,但各家公司的策略卻各有不同。中金報告透露,新華人壽部分機構由于去年計劃達標無望,自去年12 月即開始放棄年終沖刺,全力備戰開門紅,將年末保費轉入1月。同時,公司個險新單高增長主要緣于其續收團隊新單銷售。太保則從去年12月便提前展開增員行動。
中國平安在去年底則忙于年底的最后沖刺,無暇旁顧今年的“開門紅”。中國人壽個險新單負增長,一是因其轉為側重提升產品交費期,另外基本法改革清退人力導致代理人數量減少,亦對其保費增速有不少的影響。
從產品策略上來看,諸保險公司以分紅險作為“開門紅”主打產品,部分公司更是以短交分紅險為主力軍,以保證其規模的增長。相比而言,中國人壽、新華人壽和太保壽險都更重視個險期交新單產品。
銀保業務依然難見起色。除新華人壽以外,其他三家保險股的銀保總保費仍有不同程度下滑。隨著A股市場走出一波反彈行情,投連險表現回暖。華寶證券發布報告顯示,今年1月投連險單月平均收益為0.42%,不過去年新獲批的25個投連險賬戶一直未開始運作。
經歷了去年的低谷后,如何發掘壽險業務發展動力成為諸保險公司的課題。諸分析師認為,今年保險業仍可實現正增長。
增債減銀
截至1月末,保險投資總額達38227億元,環比增加490.24億元,銀行存款余額17139億元,環比則減少了598億元。
中國債券信息網數據則顯示,保險機構1月投資于債券的凈認購額27.75億,其中20.25億元用于購買企業債,占比為72.97%。信用債1月的牛市行情,受到保險資金追捧。
市場人士認為,2012年通脹預期下行、貨幣政策逐步轉向寬松、流動性趨勢性轉好等因素,都將利好2012年債市。因此,債券仍將是保險資金的主要配置品種,對于股市投資則會以謹慎為主,隨行情調倉。
1月份,A股走出反彈行情,全月上證綜指上漲4.24%、深證成指上漲4.31%、滬深300指數上漲5.05%。諸分析師認為,在去年底低倉位下,今年1月保險資金可能會適時加倉。
保費規模增長的同時,保險業資產規模也保持持續增長,截至1月底,資產總額達60316.38億元,環比增加178.28億元。從2008年4月首破3萬億,到2010年底的5萬億元,再到今年1月的6萬億,保險業僅用了不到四年的時間。
推薦閱讀
Q+應用市場上線的應用已達1.6萬種,如何將豐富的熱門應用推送給新老用戶,為用戶提供完善的服務?朝著這一目標努力,Q+對應用推薦體系進行了系統的優化設計。 Q+應用市場迎來全新改版,精選頁面打包推薦新、奇、特應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首月保費開門紅 保險投資增債減銀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228/35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