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文可是懂金融的人,他在一家銀行工作,研究外匯,除此之外,他還有個身份,炒匯九年、資深匯民。
2003年,老文成了匯民中的一員,那時這個群體在境內還很少,他選的是一家總部在美國紐約的公司,填表格開戶,打電話溝通,都需要用英語,光懂漢語要想在這樣的大公司炒匯,門兒還進不去。后來就不同了,大型外匯交易商們都已對中國市場加大了投入力度,中文網站、中文電話等全中文服務讓境內的炒匯者不再像他當年那樣麻煩,當然是因為在中國境內有市場,交易商們“狠賺”。
老文當時炒匯,用最時髦的詞來說,在那時“很潮”,問他為什么成了炒匯的“弄潮兒”?他說,炒匯為什么吸引很多人,關鍵是它與國內銀行里的外匯實盤交易相比,不那么平淡,吸引力是什么?就是杠桿。做實盤交易,就是全做對了,一年的收益率最高也就10%到20%,但是有杠桿就不一樣了,有時一天可能就會翻番。比如說,用1萬美元買進歐元/美元,杠桿不用太高,50倍吧(可以做到200倍,有的還能更高),就相當于實際買入了50萬美元,如果歐元/美元匯率上漲2%,能賺1萬美元,當天的收益率就是100%。這就是杠桿交易的魅力。當然,話又說回來,虧損也是一樣會被放大,歐元/美元匯率要是下跌2%,1萬美元就全沒了。但是,投資者進入那個市場,都是想著要賺的,想要用更少的錢賺更多的錢,這就是投資心理。交易商們在宣傳時,也往往只宣傳杠桿放大做贏的倍數,而不提做虧的倍數。
老文自認為是個成熟的投資者,對虧損能夠有所預見和承擔,所以在這個市場上做到第九個年頭還沒出來。老文說,2008年為什么銀監會把銀行的外匯保證金交易叫停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參與的群體不成熟,一些老年人和不懂這個市場風險的人也加入進來,贏了當然皆大歡喜,可是一旦虧損,就引來很多問題,這給監管者提出了新的課題,又一時沒有相關的管理辦法,所以叫停。
雖然炒了九年的外匯,可是老文自己清楚,他的這種投資交易在中國沒有被放開。他在交易過程中,一直會遇到兩個繞不開的問題,一個是顯性的,就是往國外的炒匯賬戶上匯款麻煩,由于國家實行外匯管制,銀行不允許往國外的資本賬戶上匯款,查得嚴時,他就只能采取消費的方式把這筆款曲折地匯出去,同時,往國外的賬戶上匯款也不踏實,看不見摸不著,時時擔心這錢是不是安全;再一個問題是隱在他心頭的,不知什么時候會發生,就是一旦他開戶的公司這邊出了什么問題,或者在交易過程中出現什么麻煩的話,他不受法律保護。
老文覺得,二十多年了,雖然國家沒有放開這一塊,但炒匯的群體越來越龐大。其實對于有實際需求的投資者和國內有條件開辦這項業務的銀行來說,是希望外匯保證金交易能夠拿到陽光下操作,匯民也愿意在自己國家的銀行來做這樣的投資。
老文說,你看網上炒匯的信息眼花繚亂的,其實正規的境外交易商最多也就二十幾家(當然它們在境內也是灰色生存),絕大多數都是黑交易平臺,在這種狀態下,發生的問題非常多。
推薦閱讀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下稱郵儲銀行)昨日宣布,經國務院同意,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有限責任公司于2012年1月21日依法整體變更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股份公司),注冊資本450億元。 自此,這家中國營業網點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匯民心聲: 不受法律保護最怕出麻煩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228/35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