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清算銀行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4月份全世界一天在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就達到4萬億美元 許多外匯投資者期待著境內外匯保證金交易能夠在監管下“陽光化”生存 ]
早在二十多年前,外匯保證金交易就進入中國境內,但它并沒有得到監管部門的正名;到現在,這種交易形式在境內依然不被承認。但隨著地下炒匯公司和境外外匯保證金交易平臺大肆招攬客戶,通過網上交易的渠道,中國境內炒匯群體規模已不容小覷。
投入1萬美元,如果杠桿放大50倍,就能做實際相當于50萬美元的外匯交易,方向做對了,價格如果變動2%,投資者就能收獲1萬美元,收益率為100%,但是如果做錯了方向,損失同樣被放大50倍,1萬美元將全部輸掉。杠桿倍數再放大,相關聯的各項也被同樣放大。這樣的資金使用效率引起了很多高風險偏好者入場——這就是外匯保證金交易,投資者原本總以為那個輸掉的人不是自己,自己是可以贏更多的。
外匯保證金交易(也叫“外匯按金交易”),就是投資者以獲取外匯交易盈利為目的,實際投資一定數量資金,作為交易保證金后,便可按一定的杠桿倍數將保證金金額進行放大,從而使實際進行的外匯交易的總金額超出投資者實際投資的交易保證金金額。
國內一家權威外匯機構的部門負責人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中國境內一直對外匯保證金交易沒有放開,但是市場又有這方面的需求,所以很多人轉向一些境外的外匯保證金交易平臺。但是,這些交易平臺真假難辨,有的就是個皮包公司,除了外匯保證金本身這種交易的高風險外,很多黑交易平臺致使投資者上當受騙的情況相當普遍,這樣的事情在二十年間發生得太多太多。
多次叫停的歷史
外匯保證金交易在境內屢禁不止。
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外匯保證金交易進入中國。由于這種交易的高杠桿風險致使投資者巨虧的情況時有發生,所以在1994年8月,央行、國家外管局、證監會、公安部等四部委聯合發出《關于嚴厲查處非法外匯期貨和外匯按金交易活動的通知》,禁止從事外匯保證金交易。這是可以查到的在中國境內第一次有關監管部門叫停該種交易。
在1997年證監會再次發出《關于堅決查處非法境外期貨和外匯按金交易活動的通知》,表示要嚴厲查處非法從事境外外匯按金交易。
最近的一次叫停是在2008年6月12日,中國銀監會下發了《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開辦外匯保證金交易有關問題的通知》,叫停國內銀行已開展的外匯保證金交易。當時開出這種交易的銀行有交通銀行、民生銀行、中國銀行等。直到現在,在交通銀行的網站上,滾動播放的最新公告一欄,依然有該行在2008年10月發布的有關停止該行外匯保證金交易品種“滿金寶”的公告。
雖然二十年間監管部門多次叫停這種交易,但是這種交易形式卻一直有生存空間。
“外匯保證金交易是零和游戲,你和對手盤進行買賣,贏虧各有一個人。而在交易當中,真正能贏錢的人也就是20%到10%,80%以上的人群是虧損的。這是規律,贏家是少數。”在一家銀行工作的外匯資深人士對記者說。在2008年銀監會叫停銀行從事這項業務時就稱,雖然銀行因開辦此項業務均能盈利,但目前投資者從事外匯保證金交易業務虧損的比例很高,當前80%甚至90%的投資者都處于虧損狀態。這種參與者高損失、低盈利的概率狀況已近似于“賭博”。
境內外匯交易現狀
雖然監管者在政策上從未允許開辦外匯保證金交易,但是外匯保證金交易卻并沒有因為叫停而銷聲匿跡。沒有準入制度,也沒有相關的管理辦法出臺,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境外外匯保證金交易平臺不忍放棄中國市場這塊肥肉。
在百度上輸入“外匯保證金交易”和“外匯保證金交易平臺”,相關詞條多達上百萬條,而且排在前面的幾乎都是目前活躍在外匯保證金交易市場的各大境外外匯保證金交易商,這些平臺在一些大型的外匯網站上打出廣告,來招攬境內客戶。
當國內的銀行被叫停從事外匯保證金交易后,很多人轉到地下外匯交易平臺和境外外匯交易公司,這兩個平臺是目前境內投資者的選擇渠道。采訪中記者發現,目前,中國境內一個由境外合法的外匯交易商、境內外匯代理商、外匯經紀人、外匯網站以及非法的地下外匯保證金交易平臺等組成的“炒匯市場”蓬勃生長。
“如果真要是到一家正規的境外外匯保證金交易平臺開戶也算是幸運,這種情況下最大的風險就是投資本身的高杠桿風險,對任何投資者都是平等的;但如果到一家地下炒匯公司,這個公司不受任何監管,就是個無牌無照的黑公司,投資者所做的交易可能不是和對手交易盤做,而僅僅是被這家公司所操縱,最終結果可想而知。”招商銀行高級金融分析師劉東亮對記者說。
有人說,在日本家庭主婦可以在家里進行炒匯,這指的是外匯保證金交易。那么在中國,當監管部門對外匯保證金交易下禁令的時候,合法的外匯交易都有哪些呢?根據上述文中提到的那位外匯機構部門負責人對記者的介紹來看,對于個人客戶來說,更多的選擇是和銀行進行的實盤(即1:1倍的無杠桿)交易;而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則可實現人民幣兌相關的外匯幣種交易以及外匯兌外匯的交易,不過交易主體都是機構投資者,這個投資群體相對專業和成熟,交易目的明確,對交易后果能有所預見和承擔,當然這些交易也不是杠桿交易。
一位境外外匯保證金交易商的代理人對記者表示,自從銀監會叫停銀行業的外匯保證金交易后,這幾年一些銀行在外匯保證金交易的技術準備方面已經有所改善,如果銀監會允許,很多銀行都能有條件開出這項交易。
記者采訪當年曾推出外匯保證金交易的交通銀行看到,這家銀行當前還有“外匯寶”和“滿金寶”這兩種外匯交易品種。不過,雖然“滿金寶”在設計上是杠桿操作,但是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的交易只是1:1倍的實盤交易,不再允許杠桿。曾經推出外匯保證金交易業務的中國銀行目前的外匯交易有18種貨幣對,同時還有遠期外匯價格交易,品種相對豐富。
期待在陽光下
二十年多年禁而不絕,必有其內在原因。采訪中記者發現,許多外匯投資者期待著境內外匯保證金交易能夠在監管下“陽光化”生存。
國際清算銀行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4月份全世界一天在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就達到4萬億美元,這個市場的交易量變得越來越大,去年同比增長20%。“就外匯市場本身而言,這是一個統一的市場,流動性非常好,相對而言比較公平,價格被操縱的情況非常少見,幾乎沒有人能夠操縱價格。”作為業內人士,上述外匯機構部門負責人講述了他對這個市場的看法。他說,一些境外機構正利用網絡迅速占領境內市場,同時在這個市場上還有些不合法的公司也在生存著,由此引發許多讓投資者血本無歸的事件,但因為這種交易不受法律保護,虧損的投資者投訴無門。
推薦閱讀
老文可是懂金融的人,他在一家銀行工作,研究外匯,除此之外,他還有個身份,炒匯九年、資深匯民。 2003年,老文成了匯民中的一員,那時這個群體在境內還很少,他選的是一家總部在美國紐約的公司,填表格開戶,打電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二十年灰色生存 外匯保證金交易期待陽光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228/35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