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外匯保證金交易一直未被監管部門正名,但近期形勢好像出現一些微妙的變化。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境外一些大型外匯交易商目前已進駐中國設立代表處。
現實的可行性
“外匯保證金交易在境內目前依然沒有被放開,但是那些境外的交易商通過互聯網在境內招攬客戶,監管部門對這種情況沒說不行,也沒說行,反正目前外匯保證金交易就是這樣存在著。”供職于一家境外外匯交易商同時自己有五年投資經驗的外匯分析師王先生對本報記者說,他會代為客戶辦理開戶。
銀監會最近一次叫停外匯保證金交易是在2008年6月。在此之后,境外外匯交易平臺一度收縮在中國的業務。當時,美國嘉盛集團就曾宣布撤離中國。
時至今日,外匯保證金交易再次呈現“繁榮之勢”。在外匯分析師的圈子里,一些外匯分析師也在代表著其所屬的機構每天不斷地發布著有關匯市分析策略報告。直接在互聯網站上開戶就可以成為這些交易商的客戶,方法極其簡單。同時,在這個市場巨大需求的刺激下,境內也有相關網站、咨詢公司等相繼開辦出來,通過辦外匯、黃金投資培訓的方式來吸納客戶。
可以說,目前這種境外機構的外匯保證金交易雖然于法無據,但從現實角度來說能夠進行。
被批準的代表處
記者在參加相關的外匯期貨培訓課程時發現,其實已經有一些國外的外匯保證金交易商于2011年獲得了中國銀監會的批準在中國設立代表處。美國嘉盛集團、美國百利集團在2011年被銀監會批準分別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了代表處。從批文的內容來看,目前只是允許這些公司進行一些非營利業務。
此外,記者在銀監會批準美國嘉盛集團設立北京代表處的批文中看到,其所從事的業務范疇是:“代表處限于在中國境內代表美國嘉盛集團從事與其貨幣經紀業務有關的咨詢、聯絡和市場調查等非經營性活動。”同樣,對于美國百利集團的業務范疇也是做了同樣類似的規定。
在美國嘉盛公司的英國分支機構,會接受來自中國境內居民的開戶申請。記者致電美國嘉盛北京代表處,其工作人員表示該代表處不能為客戶開戶。
推薦閱讀
[ 國際清算銀行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4月份全世界一天在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就達到4萬億美元 許多外匯投資者期待著境內外匯保證金交易能夠在監管下陽光化生存 ] 早在二十多年前,外匯保證金交易就進入中國境內,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境外交易商在中國:只允許進行非經營性活動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228/35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