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Everett/編譯)據(jù)國外媒體報道,近日,科學家警告在未來數(shù)十年內需提高對小行星2011 AG5的關注力度,這塊大型太空巖石跨度達460英尺,約為140米,預計在2040年接近地球。本月早些時候,第四十九屆聯(lián)合國科學和技術小組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會議在維也納舉行,研究人員也討論了這顆危險小行星的問題。雖然我們知道它的大小,但其質量和主要物質構成還是個未知數(shù)。
藝術家繪制的小行星抵近地球時的景象
美國宇航局深度撞擊任務
位于荷蘭諾德韋克的歐洲空間局太陽系任務部科學家德特勒夫(Detlef Koschny)認為:小行星2011 AG5是2040年前對地球構成威脅最大的太空天體,與地球軌道出現(xiàn)重疊的概率最大,目前我們只觀測到它的部分軌道特征,因此完全計算出它的軌道還有些不足。科學家們正在對小行星2011 AG5進行模擬研究,歐洲南方天文臺也將其列為觀測對象,德特勒夫希望能使用多個天文臺同時觀測這顆危險小行星。據(jù)位于加州的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科學家唐納德·約曼斯(Donald Yeomans)介紹:近地小行星2011 AG5在2040年2月5日對地球產生影響的概率為1/625。
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已經能在數(shù)月較短的窗口內觀測到它的身影,這個概率還將隨著后續(xù)的觀測而不斷發(fā)生改變。幸運的是,科學家計算發(fā)現(xiàn)可以在2013年至2016年間通過地面天文臺對它進行詳細觀測,但是這個概率應該不會出現(xiàn)大幅度增加或降低。同時,科學家也提出了應對時間表,在2023年可對這顆小行星采取措施,使它的軌道發(fā)生偏轉。屆時小行星將進入地球引力的影響范圍之內,在軌道上的一小塊區(qū)域可通過引力攝動而改變其飛行路線。
在2023年,小行星2011 AG5將靠近地球并通過“引力鎖眼”,即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屆時將距離地球0.02個天文單位,大約為299萬公里(186萬英里),一個天文單位相當于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1.5億公里)。根據(jù)噴氣推進實驗室估計,到了2040年并按現(xiàn)有的計算結果將真正對地球構成影響。小行星2011 AG5的“引力鎖眼”比阿波菲斯的要大得多,可通過一次簡單的航天任務改變其軌道,使之與“鎖眼”擦肩而過。
相比較于小行星阿波菲斯而言,后者將在2029年進入“引力鎖眼”區(qū)域,并于2036年抵近地球。具體應對小行星2011 AG5的行動計劃至少要等到2013年觀測之后再決定。在四十九屆聯(lián)合國科學和技術小組會議上,小行星2011 AG5是討論最多的議題。近地天體觀察組織已經將其列為應該密切關注的對象,相比較于其他近地小行星,2011 AG5屬于特別照顧的類型,其軌道參數(shù)更為詳細,只是目前我們還未完全掌握。雖然當前軌道模型還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但到了2013年9月,有一次良好的觀測機會,2015年11月以及之后的數(shù)月都將是對這顆危險級小行星極佳的觀測時機。
因此,科學家認為我們不需要現(xiàn)在就立刻采取措施,發(fā)射火箭使其偏離軌道。較早發(fā)現(xiàn)這顆潛在危險的小行星有助于研究人員更充分地制定觀察和評估的方法,這對于立即發(fā)射昂貴的空間飛行器而言是非常經濟的做法。約翰遜認為隨著觀測能力的逐年提高,可使得評估數(shù)據(jù)的正確性越來越來可靠。長期從事近地天體研究的科學家與前阿波羅計劃的宇航員羅素施韋卡特(Russell Schweickart)在關于小行星2011 AG5的討論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他代表天體探索委員會就近地小行星抵近地球問題提交對小行星2011 AG5行動建議分析。
科學家認為該太空巖石是對人類的一次挑戰(zhàn),而與地球發(fā)生相撞的概率可能不會比當前的計算結果低,隨著后續(xù)觀測跟蹤的發(fā)現(xiàn),這個概率值還會逐漸增加。此外,羅素施韋卡特還提供了若干個評估以偏離小行星2011 AG5的軌道,避免對地球構成潛在的威脅。然而,素施韋卡特認為小行星2011 AG5進入“引力鎖眼”時采取改變其軌道的行動日期可能較快確定,該小行星對地球構成了實質性的威脅。根據(jù)最新的分析結果,可能于2023年當小行星進入地球引力影響范圍之后才會采取改變其軌道的航天任務。
推薦閱讀
商標異議答辯通知書(騰訊科技配圖) 蘋果 公司對EPAD商標提出的異議申請(騰訊科技配圖) 騰訊科技訊 (婁池)3月1日消息,在蘋果公司與唯冠的iPad商標權權屬糾紛案終審尚未結束的時候,又有廣州裕寶公司向騰訊科技>>>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01/35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