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成立以來,證券金融公司一直在進行緊張的轉融通業務籌備工作。《第一財經日報》近日從知情人士處獲悉,盡管設計各項業務規則和公司運營流程的工作壓力很大,但轉融通業務將肯定在年內推出。轉融通業務有望提升融資融券的交易量,并與已經箭在弦上的滬深300ETF一起,大大擴展機構投資者的交易手段。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廣東證監局局長侯外林也向本報記者證實,轉融通今年很快會推出。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證券金融公司目前正在進行包括公司自身的規章制度建設、轉融通業務規則制定和風險管理體系的磨合等工作。相關工作量非常大,尤其是業務規則和流程,因為涉及到證券金融公司、兩個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和各家券商。盡管如此,監管層定的目標還是要在年內推出這項創新業務,目前已經開展了多輪聯網測試。
融券賣出額將大幅增加
去年8月,融資融券經過一年多的試點之后,已經轉為常規業務,券商參與的門檻也有所降低。除25家試點券商之外,絕大多數券商也都可以開展此項業務。因為對于那些沒有證券承銷、資產管理和自營三項業務的券商而言,開展融資融券業務只需要注冊資本不低于1億元。
轉融通實際上就是券商與證券金融公司之間的融資融券業務。券商和客戶做了融資或者融券交易之后,再跟證券金融公司之間做方向相反的一個交易,這樣就把風險敞口轉移給了證券金融公司。
轉融通推出的第一個意義在于,將擴大市場的融資融券交易量,特別是融券業務量。由于沒有轉融通業務,目前融資融券業務中,融資業務明顯大于融券業務的交易量,后者主要受限于券商的自營規模。轉融通推出后,券商將只作為一個中介,客戶向券商借的券,最后由證券金融公司提供,從而可以大大擴張業務規模。目前,上證所每日的融資買入額達到24億元,而融券賣出額只有2000萬元左右。
配合滬深300ETF豐富套利手段
滬深300ETF的推出已經箭在弦上。滬深300ETF將肯定成為融券賣出的標的。投資者如果看空指數,可以融券賣出滬深300ETF。
轉融通業務今年上線的另一個意義是,與滬深300ETF指數基金相互配合,豐富市場的交易和套利手段。如果投資者只是想把握滬深300指數期貨和滬深300ETF之間的套利機會,也可以借由融券業務借入滬深300ETF。不過,這種套利由于參與人會很多,最終套利的收益減去交易成本會很小,因此只適合資金量大,并且在數量交易方面有完備的系統和人員的機構。
風險管理是重中之重
不過,轉融通業務目前最大的障礙仍是風險控制機制。熟悉目前交易規則設計工作的人士稱,如果客戶的融資融券方向、品種選擇是比較分散和隨意的,那么風險較小;但市場往往存在羊群效應,如果投資者都做一個方向的交易,甚至集中融入某一種證券,那么違約風險就比較大。
記者查閱證監會去年頒布的轉融通業務規則,發現證券金融公司需要遵守的風控指標十分嚴格。證券金融公司的凈資本與各項風險資本準備之和的比例不得低于100%;對單一證券公司轉融通的余額,不得超過證券金融公司凈資本的50%;融出的每種證券余額不得超過該證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10%;充抵保證金的每種證券余額不得超過該證券總市值的15%。
另一項挑戰則在于證券金融公司與證券交易所、登記結算公司、證券公司之間的信息傳遞是否足以預知風險。據悉,目前的制度安排將使得證券金融公司能通過證券公司掌握其客戶的資金和證券頭寸,但這么做顯然也是需要成本的。
最后,風險則是系統性的——監管層可能還是比較擔心轉融通業務推出后,由于融券賣出規模加大,市場短期內會受到沖擊。不過,從證監會新任主席郭樹清的思路來看,證監會開始把完善市場的體制機制放在一個更重要的地位上;那些風險承受能力較小的投資者,則不適合融資融券這種高風險的交易方式。
利好大型上市券商
除非重大不利因素出現,轉融通業務今年一定會上線,這也將給經紀業務規模較大,且單客戶交易量大、投研實力強的綜合型券商提供增加業務量的機會,并且也將對經紀業務產生削峰填谷的效果。
融資融券已經在去年成為一項常規業務,但真正能把業務量做得比較大的恐怕還是大型券商。
首先融資融券杠桿率不高(50%),除了能在熊市中利用融資業務(抵押套牢股票)盤活資金之外,對于那些追求高杠桿的客戶意義不大(不如去做期指)。但是,融資融券對于一些需要做結構型金融工具的機構投資者,意義還是很大的。因此擁有較多機構客戶的券商受益更大。
其次,這項業務還需要券商有一定的金融工程研究實力。顯然,在這方面大型上市券商的優勢更明顯。
推薦閱讀
我國啟動高等教育高額學費、住宿費制度以來,在改善、提高辦學條件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后遺癥,給很多正在進行教育投資的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家長和學生都感覺到高額學費的壓力。作為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先驅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轉融通年內有望推出兩融業務量將大增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315/40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