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是科技平臺還是媒體公司,抑或二者兼而有之?
隨著Twitter最近越發強調自身的媒體屬性,開發者開始擔心,越來越嚴格的內容控制將以創新和未來換取短期利潤。
對于上線6年的Twitter而言,早已過了羽翼未豐的階段,它如今已經成為一股足以影響互聯網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Twitter迄今為止吸引了逾10億美元投資,其支持者不免對IPO(首次公開招股)的豐厚回報翹首以盼——而要成功上市,僅憑一個優秀的通信協議還遠遠不夠。
最近的一場騷動始于6月末,彼時,Twitter高管宣布,公司很快就將推出“更嚴格的規范”,指導獨立開發者以Twitter為基礎開發應用。與此同時,職業社交網絡LinkedIn也披露,已經無權繼續嵌入Twitter信息流。
作為整體計劃的一部分,這些舉動都對Twitter消息的顯示方式和顯示地點制定了更嚴格的規范。目前,每天的Twitter消息發送量達到4億條。Twitter的月活躍用戶也已經穩步升至1.4億以上,盡管仍然遠遠落后于Facebook的9億多。
開發者仍然希望該服務保持自由、開放的環境,繼續將創新作為主要目標,不要對應用的開發方式加以限制。
意在創收
對Twitter而言,加大內容控制可以幫助其順利出售廣告,進而開展其他創收方式。加大控制可以簡化Twitter根據內容出售廣告的難度,這也是媒體行業的傳統商業模式。除此之外,還有助于今后進一步拓展電子商務計劃,屆時,用戶可以直接在Twitter消息內點擊購買商品,而Twitter則可以收取分成。
“問題在于,‘Twitter究竟是內容渠道還是內容本身?’”曾經負責開發者關系的雅虎前高管格雷格·科恩(Greg Cohn)說,“我認為現在的跡象越來越表明,Twitter就是內容。”
以近些年的相關案例來看,Twitter對開發者社區的態度將決定該公司今后的命運。
Twitter對廣告業務的看重似乎已經引發了第三方開發者的不滿。其中很多應用都是憑借Twitter所不具備的功能實現了早期的繁榮,包括Tweetdeck這樣的桌面客戶端和Twitpic這樣的圖片上傳工具。
“為了賺錢,他們將會一次次地妥協。”流媒體音樂服務imeem和軟件開發工具包App.net創始人達爾頓·卡德維爾(Dalton Caldwell)說。“我們不能因為他們遵循自己的商業模式而指責他們,”他說,“但這的確會令我們失望,這是一種恥辱。”
廣告業務
在迪克·科斯特洛(Dick Costolo)2010年出任CEO后,Twitter的廣告業務逐漸成型。正是他一手將廣告引入了Twitter信息流和流行話題。Twitter希望根據用戶所關注的賬號判斷其所感興趣的內容,從而展示相關的推廣信息。
科斯特洛還大力擴充了Twitter的銷售業務,將員工規模從寥寥數人擴大到250多人。他還打造了眾多內容功能,不僅包括幫助用戶挖掘熱門內容的“Discover”功能,還包含Twitter聊天等活動,甚至還有眾多整合了廣告的原創視頻。
不過,科斯特洛一直拒絕承認Twitter是一家媒體公司,而是執意將其歸類為一種新型分銷網絡。“我們不是媒體公司,”他今年1月出席D10大會時說,“我們身處媒體行業,但只負責分銷流量。”
這一立場有助于緩解媒體公司的擔憂,使他們不必擔心“養虎為患”。事實上,Twitter甚至還在加大與內容企業的合作,并推出了“擴展Twitter消息”等新功能。
Social Internet Fund創始人羅·科納(Lou Kerner)認為,具體到潛在的監管和法律責任,Twitter似乎又是一家科技公司。該公司已經就法律立場做出了聲明:Twitter不擁有用戶發表的消息。紐約法院今年5月要求Twitter提交“占領華爾街”活動被捕者的信息,但卻遭到該公司拒絕,從而凸顯出這一立場。
引發不滿
即使Twitter自稱不擁有內容,但仍在極力吸收或排擠那些基于Twitter平臺開發產品的企業。2010年,Twitter收購了iPhone客戶端開發商Tweetie,次年又收購了Tweetdeck,隨后試圖關閉另外一家Twitter客戶端開發商UberMedia。
上月末,開發者的憂慮再度被點燃。彼時,LinkedIn宣布,該公司已經無法繼續獲得授權,因此將停止在該公司的網站中嵌入Twitter消息。
數十名開發者通過論壇和個人博客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包括艾倫·懷特(Aaron White),他立刻宣布將不再為Twitter編寫應用。
Twitter今年1月突然切斷了懷特的數據管道。該公司表示,那款名為Proxlet的應用允許用戶過濾特定主題或將某些賬號拉入黑名單,這違反了Twitter的規定。
“他們想控制整個生態系統,”懷特說,“繼續為他們開發第三方應用找不到安全感。”
參考案例
其他科技公司的命運或許可以為Twitter提供一些參考。
據《喬布斯傳》記載,2006年,當第一代iPhone即將發布之際,時任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拒絕吸納第三方應用。但遭到公司其他高管的屢次游說后,他還是改變了觀念,但仍然堅持密切監控應用,以便加強對蘋果產品的控制。
App Store如今已經在蘋果的培育下擁有了50多萬款應用,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它不僅推動了iPhone的普及,還為應用開發者創造了一個利潤豐厚的行業。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MySpace,這家曾經在社交網絡行業占據主導的企業,幾乎就在同一時間踏上了漫長的衰落之路。
2006年,在新聞集團收購MySpace后,公司內部對第三方開發者的態度產生了分歧。據知情人士透露,MySpace高管拒絕放棄平臺控制權,而時任新聞集團數字部門主管、現任雅虎臨時CEO的羅斯·萊恩索恩(Ross Levinsohn)卻在力推更加開放的措施。
一年后,也就是2007年,MySpace的競爭對手Facebook開放了API(應用編程接口),最終催生了《FarmVille》等一批熱門游戲和Spotify這樣的流媒體音樂服務——它們都為Facebook的繁榮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在Facebook的成長過程中,仍然時常因為忽略開發者社區而引發不滿。
“開發者與平臺之間的關系非常微妙。”科恩說。Twitter正在經歷成長的煩惱,“這與其他平臺走向成熟的過程中所經歷的一切別無二致。”
推薦閱讀
Facebook在股市很具有價值的股值及它堆積如山的現金,讓人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Facebook一定會像一個更大更齊全的公司發展。 Facebook在股市很具有價值的股值及它堆積如山的現金,讓人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Faceb>>>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xie/20111229/147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