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金海軍也告訴記者,他其實很期待出現谷歌圖書館這樣一個給世界各地、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人們,帶來獲取知識的平臺。
程濤也告訴記者,百度文庫最早就是在一批教師與偏遠地區的同行間分享教案中“試運行”起來的。“當時就是希望能有一個地方,給大家免費分享各種知識、教育類的文檔。后來發現,網友對小說的上傳和分享量也增長飛快,一年后,文學作品的數量已經占到8%,流量占到10%,版權問題也就無可回避了。”他說。
“填平信息鴻溝”與版權保護,是否一定勢不兩立?在曲三強看來未必。他告訴記者,在公平正義基礎上建立的合理版權制度,完全可以造就一種“雙贏”局面,關鍵是要解決“付費使用而不是免費午餐”的問題。其中,老百姓觀念的轉變是一項艱巨任務,此外,也必須有外部土壤。
記者從北京市版權局獲悉,國內一些網站已經就此邁出了第一步。2011年初,已有七家視頻網站成立了“付費點播聯盟”,嘗試開展付費經營業務。一年來,聯盟逐步擴大為十家,“付費收看”時代有望提前到來。
程濤告訴記者,百度去年12月也推出了一個“文庫書店”,對版權方授權的正版作品用戶可以付費閱讀,收益與版權方分成。“但是,考慮到國內大部分用戶的消費習慣,目前我所知的大多數運營商,還是采取廣告分成模式,就是用戶仍然可以享受免費閱讀、聽音樂,同時,版權方可以通過廣告分成獲得應有的收益。”他坦承。
據百度相關人士介紹,自2006年起,百度就開始與唱片公司合作,探索數字音樂雙贏模式,至今已與包括IFPI(國際唱片業協會——記者注)和音著協在內的500多家音樂版權所屬機構合作。無論鏈接來自于哪個網站,只要產生了播放或下載行為,百度就會向唱片公司和詞曲權利人付費。近兩年就已經支付了數千萬元版費。
但張洪波提示,除了政府的監管和互聯網運營商的自律外,如果缺少公眾的參與,這場“版權保衛戰”將注定是一場“人少勢寡”的戰爭。因為“在這個時代里,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版權人”。
“比如我寫出一條微博,就有了著作權,別人未經授權,就不能用在書里。”他表示,提高版權意識,其實是“關系每個人的事情”。
有網友留言道:“每個人既想享受侵權的‘便利’,又希望自己的版權受到較好地保護,這是不現實的。改變這種思維定式,中國式版權保護才能真正走出目前的困境。”
推薦閱讀
“洋蔥網”創辦人黃超 “用‘洋蔥網’,網速快、收費低。”從去年開始,一個名為“洋蔥”的網絡服務通過口口相傳逐漸成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學選擇上網服務的首>>>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絡版權遭遇保護困境:免費已成思維定式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20524/62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