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是抄襲露西·凱拉韋的一段話:微軟以抄襲為基礎,建立起了一個價值2000億美元左右的商業帝國。就連一直被當作特立獨行之典范的蘋果公司 (A pple),一些最重要的技術也是在史蒂夫·喬布斯(SteveJobs)在施樂(Xerox)親眼見過之后才搗鼓出來的。
除此以外,我們還可見的是,散發著抄襲體味的小企鵝屹立在中國IT界的鰲頭,逍遙江湖。抄襲《老友記》的《愛情公寓》成為新一輪的收視熱點,坐 收廣告商之利,要不然,它哪有千字萬元來賠償?還有,抄襲也能找到工作。谷歌公司推出的“即時搜索”發布不久,就被一個美國的大三學生抄襲,并且還用在了 著名的視頻網站Y ouT ube上。結果是,它受到了Y ouT ube首席執行官的青睞,并向他發出了工作邀請……抄襲的歪帽子果然吸睛,抄襲的牛排果然肉嫩多汁,抄襲的個子果然比常人要高。抄襲就是生產力。
而埋頭苦干的創新者在哪里?我們見不到他們的面目。他們模糊,他們邊緣,他們落寞。他們所做的唯有劃清狹仄的領地,生怕卷入抄襲江湖的混戰中。 但在資訊如此發達的現實中,這又何其困難?這就像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只在深山中食野草,到頭來卻悲愴地發現原來野草也流著周的汁水。他們所做的可能還 有,原本一起埋頭的伙伴在“棄暗投明”之后,抄襲成百萬富翁、社會精英、上流名士之后,仰天長嘯———“倫理何在!道德何在!”在全民抄襲的社會中,這些 不抄襲者成了遠離現實的異類,或者,說得好聽點,叫作執著堅毅的理想主義戰士。
殘酷的現實、求生的欲望讓我們中的多數成不了伯夷、叔齊,事實上,在成功學的教育下,我們中的更多數人愿意主動地追逐抄襲,甚至崇拜抄襲。在成 功學冠冕堂皇的說教背后,是不擇手段的行為邏輯。更多的我們只能恨恨地說,為什么沒有學校開設一門抄襲專業,為什么沒有人有興趣教我們怎樣才能更擅長抄 襲?而這所有一切的背后,只在于,似乎抄襲比其他任何事情決定著能否更快地成功。其實,殊不知,在抄襲的第一步起,我們就預設了自己創不了新。我們就已經 規劃了自己從流的命運。
推薦閱讀
中國互聯網的下一撥主人將會是這些個性鮮明但極具包容性的年輕用戶。他們有哪些特征? 生于80年代的美圖秀秀創始人吳欣鴻,專注做面向90后這個年輕群體的產品。為了更貼近這個用戶群,他和團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和他>>>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20811/80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