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前述證監會發審委委員則有另一種說法,“IPO項目在很多地方都成為當地政績工程,其間還牽連一些投資人的利益,如果放棄也會得罪監管層,因此沒有公司愿意也不敢堅持價格底線,從而主動放棄發行。”
業內人士人為,發行管制致使市場供求自我平衡機制失靈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上市初期,IPO公司可流通籌碼最多只有20%,一個月后,5%的網下配售股份才可流通,至于大股東的股份則要三年之后才能上市。集中釋放的一級市場投資需求對應的是有限的籌碼供給,新股發行定價想不虛高都非常困難。
此外,由于新股發行管制,發行人不能自主選擇發行時機,導致兩種截然相反的市場效果出現。
市場情緒高漲時,新股發行供不應求,而市場低迷時,迫于證監會批文有效期壓力,不得不降價發行,一味增大新股供給,進而給二級市場投資者留下IPO拼命抽血的惡劣印象。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證監會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指導征求意見曾明確寫有發行人可主動選時發行股票的意見,不知出于什么考慮,這條為業內歡迎的市場化建議在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正式公開時被拿下。
上述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如果監管層不肯放下手中的新股發行行政管制權力,單純修補某些技術環節,要想達到新股發行一二級市場協調發展的改革目的,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推薦閱讀
秦偉 北京時間4月19日,高盛前職員Gautham Shankar因涉嫌內幕交易被紐約地方法院判處緩刑三年,頭六個月須軟禁在家。 Shankar現年38歲,是對沖基金帆船集團(Galleon Group)內幕交易案中被指控的20名涉案人員之一。20>>>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A股發審周期3倍于H股 發行管制或致IPO陰陽失調
地址:http://m.sdlzkt.com/a/kandian/20120420/52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