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DisplaySearch公司最新報告指出:“到2015年,將有超過1億3千8百萬臺電視具有連接互聯網的功能。其中,西歐、北美和中國的市場占有了出貨量的前三甲。這一年,中國的互聯網電視出貨量將達到西歐和北美出貨量的70%-80%。”這意味著,電視機的互聯網功能未來將成為電視機的標配。
在三網融合以及網絡環境不斷完善的情況下,電視廠商、IT科技公司以及互聯網企業都瞄準了這一塊最具市場前景的屏幕。電視機廠商推出更多帶有互聯網功能電視產品,包括互聯網公司更不例外,各家均瞄準了電視機這塊屏幕。不過,互聯網視頻廠商及終端廠商的蜂擁而至,在讓電視視頻內容有望實現差異化的同時也引發了另一個隱憂:電視屏幕上內容安全性如何保證?
進入產業要有通行證 牌照先行
目前,廣電總局一共正式發放了6張互聯網電視牌照,規定要求提供內容服務的服務商內容平臺須與播控平臺對接后才能進行內容對終端、用戶的輸送。據了解,正式發放的6張牌照分別有:CNTV、上海百視通、杭州華數、南方傳媒、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以及湖南廣電。
牌照政策將很多想進入電視屏幕的互聯網公司擋在門外。一直以來,有互聯網視頻公司將未經牌照方認可的內容服務平臺嘗試嵌入進入硬件終端產品中,違反了廣電總局對內容進行播控的相關要求。對此,分析人士認為,進入互聯網電視產業是有合法途徑進入的,電視屏幕的監管一向比較嚴格,任何企業都不得存在僥幸心理,打政策的擦邊球。
歷次政策文件 意在內容把控
事實上,從電視在國內誕生的那一刻起,政策監管便如影隨形,無論是電視屏幕的意識形態問題,還是用戶需求,電視屏幕的監管無論如何都無法繞開,尤其在連接互聯網之后,廣電總局已數發政策規定,對其播出內容進行嚴格把控。
互聯網電視監管已成規范 內容播控為重點
在2008至2009年間,終端廠商在產品單一性上尋求突破口之際,各個廠家瞄準了這一市場,同時部分國內視頻企業同樣看到這一市場前景,使市場上快速出現了非常多的互聯網一體機產品。
然而市場并未規范,就在09年8月份,廣電總局發出《關于加強以電視機為接收終端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要求“開展以電視機為接收終端的互聯網視聽節目集成運營服務,應當建立具有節目播控、節目導視、版權保護等功能的集成播控系統,健全節目內容管理制度、安全保障制度和應急處理機制,確保所傳播視聽節目內容可管、可控。”
2010年5月發生的互聯網電視機廠商集體“涉黃”事件,促進了廣電總局出臺對互聯網電視內容政策監管的決心。的確,同年10月份廣電總局即下發的《互聯網電視內容管理服務規范》和《互聯網電視集成業務服務管理規范》中多次強調只有持有“互聯網電視集成業務”牌照和“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牌照的機構才能進行互聯網電視相關業務的開展。
這與日前北京廣電下發的一份內部文件中提到的“不能與未經廣電總局批準的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相連接,不能采取開放式鏈接”完全符合,一切規定都指向了內容監管。
互聯網電視機頂盒業務管理細則即將出臺
對于互聯網電視機頂盒業務管理細則,是否在近期出臺,內部消息人士給予了肯定的答復,據其透露:“國家廣電總局關于互聯網電視機頂盒業務管理細則正在制定完善當中,將于近期出臺,互聯網電視機頂盒將納入到現有互聯網電視播控平臺的統一管理體系之下”。
對于此消息,分析人士認為:“互聯網電視一體機與互聯網電視機頂盒,從最終面向用戶端的服務,并不存太大的差別,但前提是要符合廣電總局的相關規定。在目前很多家庭的電視機還不是互聯網電視一體機的情況下,互聯網機頂盒是一個很好的互補產品,使得用戶能夠及早的享受到互聯網電視的服務,對于用戶來說,絕對是個好事情。因此,出臺對互聯網電視機頂盒的業務管理細則對于產業來說,具有更大的正面推動效應”。
推薦閱讀
根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上周的一份監管文件,該委員會于今年6月23日向谷歌發出傳票,傳票“與該委員會對谷歌包括搜索和廣告在內的商業行為的調查有關”。谷歌表示它將配合監管機構的這次調查。 7月2日消息,據外國媒體>>>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0/209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