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新浪微博比Twitter上線晚了3年,但卻迅速風生水起,不僅成為創業者掘金之地,也迅速成長為社交化媒體平臺。而在社交和媒體兩個屬性之間,微博用戶所體驗到的媒體屬性比社交屬性要強很多。
在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看來,中文微博因為信息量比較大(140個漢字比140個英文字符多4~5倍的信息量),更像是一個媒體,所以其影響力更多是在媒體屬性方面。而Twitter則在相應方面稍弱一些,有數據為證。
美國著名調查機構Pew在2011年5月宣布,Twitter在美國互聯網用戶中的使用率從2010年秋季的8%上升至2011年3月的13%,滲透率增加了62.5%。Twitter的使用率在增長,但該規模顯然仍不足以讓其脫離小眾,成為主流。
而對比市場分析機構Mirae Asset公司公布的針對國內微博的調查數據顯示,自新浪推出微博產品一年后,中國已有14%的互聯網用戶使用微博服務,在中國最常用網絡應用程序中排名第16位。2010年中國微博用戶數量增加5倍,總瀏覽時間增加11倍。
但非常有趣的一點是,盡管美國用戶對Twitter服務的認知度很高,達到了92%,但年齡在12歲以上的用戶中,只有8%表示他們使用過 Twitter。而且,盡管Twitter的認知度在2010年的高度上新增了5個百分點,但同期其使用率卻只增加了1%。需要明確的是,Facebook的認知率也遠遠高于使用率。 美國市場研究機構Edison Research和Arbitron公司研究發現,聽說過Facebook的人比使用互聯網的美國人還多。看來,Twitter要說服用戶去使用微博服務,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形之下,中國的微博市場則是一片大好前景。美國互聯網流量監控服務商Hitwise 4月份公布的當月互聯網訪問量數據顯示,中國是全球最為活躍的微博市場,微博是中國社交網絡的首選,而新浪微博的用戶黏性超過Twitter。
Hitwise數據顯示,今年4月,新浪微博的訪問量占到了中國互聯網總訪問量的0.63%,相當于每158次訪問量就有一次是訪問新浪微博。這一訪問量占比超過了Twitter在英國、美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印度的數據。
所以,超過500家主流新聞機構都開通了新浪微博,其中包括報紙、雜志、電視臺和電臺。同時還有包括公安系統在內的逾50家政府機構開通了新浪微博。而微博用戶也發現使用微博服務的便捷之處,而企業機構也早已將微博營銷視為新媒體必爭的戰場,并且聰明地將官方賬號的內容運營而非硬廣投入作為發力點。因為在用戶握有關注與否主動權的微博世界,信息的“Pull”永遠比“Push”來得更有效。
推薦閱讀
美國路易斯安娜州Transcenic有限公司今日狀告微軟和谷歌,指控兩家公司侵犯了其正處于專利保護期內的測繪技術,這一技術能讓用戶以3D形式查看某個位置。 北京時間7月2日凌晨消息,美國路易斯安娜州Transcenic有限公司>>>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0/209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