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整合冷鏈市場中經銷商、物流商、供應商等利益相關者,冷鏈中的“攜程網”模式已經初具規模。
北京人何時能吃上四川豬肉?四川人何時能吃上北京德青源雞蛋?東北人何時能吃上上海產的哈根達斯冰激凌?
顯然,這一切的背后都需要冷鏈物流的支持。與傳統常溫物流的高速發展相比,冷鏈物流卻相形見絀,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釋放。
此情形在被業界稱之為“冷鏈元年”的2010年發生了重大轉折。以發改委發布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的通知》為標志,冷鏈物流也由幕后走到了資本的前臺。
這其中以2011年2月份今日資本等機構3億元投資山東榮慶為甚,獲得冷鏈行業目前最大的一筆投資。外資更對此資本洼地的產業頗有興趣。隨著澳洲太古、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美國美冷、美國普菲斯等企業相繼進入中國,對中國冷鏈產業虎視眈眈,伺機而入。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冷鏈物流的殘酷現實,整個行業“散、亂、小”的局面尤其嚴重。據2009年數據顯示,冷凍食品生產企業超過2萬家,冷藏運輸車輛接近5萬輛,每個企業竟然平均僅有不到3輛冷藏車。管中窺豹,行業現狀可見一斑。
這也從另外一個層面反映了冷鏈行業的巨大潛力和前景。就拿中國果品來說,每年腐爛損失1200萬噸,蔬菜腐爛損失1.3億噸,平均按1元/公斤計算,經濟損失就超過千億元;目前中國人均消費冷凍產品僅為7公斤左右,而美國則達到了人均70公斤;中國汽車冷藏保溫車輛只有美國的1/7,日本的1/4,與發達國家之間相比存在著較大差距。
但冷鏈物流又和常溫物流有著巨大區別。由于農產品的特點,上游是大量的小生產者,下游也是數量龐大且分散的購貨商,而作為冷鏈中最為關鍵的運輸——鐵路運輸一直沒有破冰,對形成全國性的物流企業造成了極大的困難。這也表明冷鏈物流的發展需要不同的新模式。
而武漢良中行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良中行”)依靠強大的信息化技術,將冷鏈供貨商、運輸商、經銷商、采購商以及金融方等整個產業鏈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成為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四流合一”的開放式平臺。看起來和攜程網的模式非常類似——無非是攜程網整合酒店、機票等資源,而由良中行整合冷鏈產業中的各個相關者。
良中行并不僅僅是冷鏈利益相關者的簡單整合。他們還不斷地為上游企業開展產品推廣、深加工等方面的增值服務,為下游餐飲企業提供優質的菜品和食譜的增值服務。“良中行的目標是成為冷鏈利益相關者交流的開放式社區化平臺。”武漢良中行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朱長良在接受《商業價值》采訪時表示。
不僅僅是物流
冷鏈物流之所以發展很緩慢,沒有形成與順豐速運等類似的全國性網絡,這與其設計的產業鏈長、范圍廣以及技術要求高等有很大關系。
“解決目前的問題,只能進行信息的整合,將大量的閑散信息和運輸能力發揮出來。”朱長良表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冷鏈產業鏈上各個相關者的利益。”
事實上,這也是農產品市場流通的共同特點——市場上存在大量的買家和賣家。但由于信息、物流等原因,造成上游生產商的產品輻射半徑非常有限,也壓制了產量進一步上升;而對于下游很多買家來說,急需很多產品,比如人們對于新鮮海產品或者新鮮水果等需求量日益上升,也同樣由于信息、物流等原因,無法買到所需要的農產品。
也許你會說,為何不建一個類似山東壽光蔬菜批發市場的交易場所?很重要的原因是蔬菜畢竟是初級農產品,相對來說分級和鑒別比較簡單,比如山東白菜和河北白菜幾乎無差別。而冷鏈運輸的產品,比如水產品,大連的海鮮和青島的海鮮區別就很大,因為不同的水域所生產的品種差異化相對明顯。此外,對于采購方來說,不同的飯店做不同的菜系,對產品的要求也千差萬別。這就造成了建設類似山東壽光蔬菜批發市場的難度相當大。
良中行則巧妙選擇了信息流的整合,直接讓供貨方和采購方通過良中行的網絡平臺進行對接,良中行則需要完成對雙方的全程服務,包括物流、交易、支付等一系列的環節。
即便這樣,也不足以增強用戶的黏性,良中行的盈利能力仍會受到制約。但朱長良的邏輯是,先在線上聚集大量的上中下游客戶,以及相關的金融服務等;當用戶越來越多,才能更好地進行信息服務。最重要的是,良中行可以開展更多的標準化服務。
這對于IT、家電等行業來說,可能太簡單了,但要放在千差萬別的水產品等需要冷鏈運輸的商品來說,難度很大。比如水產品的標準化服務,就是針對水產品的產地、品質等,對貨品進行標準化分類,在為客戶提供產品時,會對其酒店檔次、菜品要求等進行針對性銷售。看似簡單的過程,良中行卻要付出極大的成本和技術含量。一方面,農產品本身的標準化就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特別是水產品,大小、形狀、顏色等都會影響到其分級;另一方面,良中行還要對產品進行相關的技術標準檢測,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保證食品安全。
僅此,也足以使得良中行從幾萬家冷鏈玩家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冷鏈運作模式的先行者,“良中行剛開始運作,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各項服務功能,通過好的服務不斷增強用戶的黏性。”朱長良表示。
圖謀全產業鏈
實際上,很多從事冷鏈行業的企業,大部分的選擇是圈地建冷庫,這是一種見效快、旱澇保收的生意。相比較這些,良中行的選擇似乎有些不太“聰明”。
反之,如果良中行僅僅做到這些,還不足以吸納更多的上中下游企業參與進來。因此,如何能夠更好地吸引更多的上下游企業,積累足夠的人氣,才是良中行發展的關鍵和核心。
對此,朱長良敏銳地感覺到,如果僅僅是做一些“如此簡單”的體力勞動,是不可能有更大的發展和前途,必須充分發揮上游產品多樣性和下游餐飲企業需求多樣性的特點,把這兩種多樣性有機緊密結合,才能更大發揮良中行平臺的優勢。
為此,良中行則采取了兩種新舉措:大廚制和品牌店兩種措施。
所謂“大廚制”,實際上就是良中行自己招聘業內的著名廚師,一邊進行菜品和菜系的創新,同時加強良中行對菜品的研究和探討。
比如,市場上新出現一種產品,這種產品可能不被很多餐飲企業所熟悉和了解,良中行就利用其大廚資源,對這個產品進行菜品和菜系的研究開發,不斷地推薦給餐飲企業,以此來不斷擴大生產商的銷售。比如國聯水產,在與良中行的兩年合作中,銷售額從零增加到2000萬元;銘鋒食品也在兩年的合作中,銷售額從原來的300萬元上升到800萬元。
而對于下游的餐飲企業,由于不同的餐飲企業定位不一樣,需要為其尋找到不同的產品,更需要大廚為其設計一些獨特的菜品,持續擴大菜品的銷量。
也許你會問,一般大的酒店都有自己的采購隊伍,或者一般大的生產商也會有自己的銷售團隊,為什么非要通過良中行這個平臺呢?這主要是其對于上游企業來說,能夠面對更多的酒店客戶,并解決生產商冷鏈物流不暢的因素;對于下游企業來說,可以擴大采購面,采購到更多原材料,直接從生產商手中采購,降低成本。
事實上,良中行還會定期舉辦菜品品鑒會,邀請上下游企業共同研究菜品的開發,還成立了聯誼俱樂部,以此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聯盟關系,增強用戶黏性。
“良中行開發的所有菜品都是免費提供給餐飲企業,利用不斷地為上中下游提供增值服務來增強用戶黏性。”朱長良表示。
而所謂品牌店的形式則是邀請一些著名產品生產商,比如獐子島在良中行平臺上進行產品展示和新品發布,以此來不斷塑造生產商的品牌。眾所周知,中國農產品生產者眾多,而具有品牌的還不足1%。良中行此舉就是為了避免市場上“劣幣驅逐良幣”,而針對生產商采取的新服務,幫助其打響和樹立品牌。目前,良中行已經與國內外300多家知名冷藏餐料供應廠商形成戰略合作聯盟,涵蓋水產、肉禽、蔬果等上百個大類3000多款單品。
事實上,所有的這些舉措在朱長良的邏輯中則是一個很大的考慮——以終端的餐桌變革來逐步推動整個食品產業鏈的整體變革,協調整個產業鏈的聯動,共同推動食品全產業鏈發展的要求。“既能為產業鏈相關者帶來巨大利益,又能解決困擾食品安全的頑疾,這就是良中行最終的目標。”朱長良表示。
實際上,良中行的整體布局并不僅僅局限在線上的信息整合和線下的資源整合,而是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來推動食品全產業鏈的改變。為此,良中行已經在北京、上海、廣州等7大城市建設倉儲基地,將來還會建設自身的物流隊伍。“‘輕資產’的模式固然可以使公司跑的更快些,但是要切實解決全產業鏈的難題,必須要走‘重資產’的發展模式。”朱長良表示,“淘寶的發展模式不也是這樣嗎?”
良中行能成功嗎?拭目以待!
推薦閱讀
谷歌今天推出新版Gmail用戶界面,顯得更加清爽。新版界面分為“預覽”和“預覽(密集)”兩個版本,顯得更加清爽和富有現代感。 北京時間7月1日上午消息,谷歌今天推出新版Gmail用戶界面,顯得更加清爽。 新版界面分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冷鏈物流現實殘酷 行業潛力有待開發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0/209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