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博中,史玉柱透露他將和劉永好、馬云、馮侖、茅永紅、鄭躍文、張征宇等企業家一起在追悼會上“給自己致悼詞”。史玉柱這代企業家既有在灰色地帶游走的“野蠻”基因,也有擁抱現代管理制度的視野和胸懷,是劇變和扭曲的商業時代里最有活力的人。在改革開放的第33個年頭,我們應該豎起耳朵傾聽:他們在追尋什么,又將悼念什么?
脫胎換骨的商業儀式
在“追悼會”消息傳出期間,2011年世界企業500強名單發布,內地61家企業上榜,但民營企業只有華為和沙鋼兩家。在隨后的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上,排名前九位均是“中”字頭大型央企,40家最賺錢的企業中38家是國有或者國資背景企業,民企形單影只的慘淡局面未有改觀,商業氛圍與追悼會的肅殺、悲涼并無兩樣。對于企業家而言,“活著”是幸運,“死亡”是必然,他們每天都像李香山一樣——“走夜路,敲黑門”。
這些被稱作領袖、英雄、榜樣的人做過驚天動地的大事,也有過心知肚明的生意;走過陽光道,也闖過鬼門關;觸摸過夢想,也喪失過天性;該得的都得了,不該得的也得了。
眾人好奇的是,馬云們在追悼會上將如何評價自己的“一生”呢?
“史玉柱”3個字一直是神話的代名詞,他發跡和敗亡的速度、過程轟動一時,3年后上演“王者歸來”的傳奇使他成為企業家東山再起的標桿,但這一切都不足以抹去人們對他的惡俗印象。腦白金、黃金搭檔的惡俗廣告語得罪過無數電視觀眾,其功效也飽受質疑;網游因青少年沉迷而引發大量社會問題遭到家長不滿和學者抨擊;“企業不贏利就是在危害社會,就是最大的不道德”等言論更是引來滾滾罵名。
馬云是又一尊神像。作家著書立傳,媒體包裝推廣,投資者推波助瀾,他也樂于像導師一樣到處宣講傳播,告訴焦慮、困惑中的年輕人該如何成功。但是從2010年10月起,雅虎的投票權增至39%,成為阿里巴巴的第一大股東。面臨“十月圍城”,馬云正逐漸脫去神的“袈裟”,淘寶CEO衛哲辭職、與雅虎交惡的支付寶事件等都是他為掌控企業命運的戰斗,哪怕背信棄義、犧牲偶像形象也在所不惜,更別說舉起民族主義大旗博得輿論支持。
馮侖的形象更平民化。在海南創業時,他和伙伴倒賣批文、炒作土地,很快掘得第一桶金,那是游俠般的江湖生活,也是一段灰色軌跡,但是他懂得“傍大款,學先進,走正道”,不僅將萬通發展壯大,還以思想者的形象通過段子傳播經營理念,告訴民營企業家如何修煉、提升。如今,他更熱衷以知識分子的身份為民企“原罪論”辯護,為推動政治體制改革和社會轉型奔走呼號。
劉永好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自1993年以民營企業家代表身份登上政治舞臺之后每年3月都會坐在人民大會堂聆聽全國政協會議的開幕報告,30年間經歷無數次宏觀調控和企業危機卻巍然不倒,成為農民企業家的典型代表。他不事張揚,穿著樸素,待人禮貌溫和,始終以正面、積極的形象面對世人。如果非要檢討過失,那便是太忙了,整天忙事業,把大好時光全忙活過去了,沒有好好享受財富生活。這樣的感慨茅永紅、鄭躍文、張征宇等人或許也有,但是他們會反駁說:“死是另一種存在,相對于生,只會生活是一種殘缺。”
對于以上諸位企業家而言,追悼會是他們告別過去的商業生態和經營方式的特殊儀式,無論是否像史玉柱一樣曾歷敗局而傾家蕩產,無論是否以見不得光的方式在陰暗角落完成原始積累,驕傲和恥辱并存,但是在追悼會之后,他們都將脫胎換骨,重新開始。這群熟悉的陌生人將以更現代化、市場化、人性化的競爭方式去贏得對手和公眾的尊重,以激情和勇敢解讀重生的含義。或許這種改變并不輕松,甚至充滿風險和折磨,但若果真如此,他們將在中國商業文明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馬云、史玉柱、馮侖這些人一直是民營企業家中最能說、最敢說的活躍分子,是最特立獨行、不拘小節的時尚潮男,幾個人的一時決定不足以判斷某個群體共同的價值取向,必須將這段時間拉長30年,將視野放大到整個民營企業界,我們才能在苦難與輝煌中讀懂他們的選擇與堅持。
重新思考生命的真諦
企業家對死亡的悼念,恰恰折射出他們對于活著的珍惜。當胡潤榜、福布斯榜被戲稱為“殺豬榜”時,民眾仇富心理作用下的論戰與聲討最后歸結為:企業家是中國最危險的職業!這里所說的危險,還應該包含身心健康。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從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的19個月內,知名上市公司中有19位董事長或總經理級別的高管離世,其中因病去世比例高達63%,這種現象不僅令人擔心企業家的身體健康狀況,而且引發股民對上市公司的憂慮。事實上,在中外著名企業家中,深受病痛折磨者不勝枚舉:史蒂夫?喬布斯患胰腺癌,安迪?格魯夫有前列腺癌,柳傳志得了美尼爾綜合癥,王石有血管瘤……這樣來看,大家好像是狹路相逢的對手,其實是同病相憐的病友。
殘酷的現實令人扼腕嘆息,不少企業家對此表達看法。馮侖在微博中說:“站在終點回望通向終點的道路,會有很多的感悟,如果能將死亡視為我們人生旅途中的同伴或導師,它會提醒我們,不要把現在該做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幫助我們每天做得更好,而且充實。”馬云表示:“既然敢來到這世界,我就沒有打算活著離開!但我不希望最后是被空氣、水和食物給‘三聚寢安’了。我希望是舒心地老死……你呢?”或許正是這些對生命意義的碰撞,最后迸發出舉辦集體“追悼會”的靈感火花。史玉柱感慨,“追悼會”以后,“每活一天就凈賺24小時,珍惜每一天,充實每一天,快樂每一天。”
從勸誡企業家珍視生命和注重健康的角度來看,“追悼會”十分必要,事實上,史玉柱們要探討的遠不只這些。管理專家王育琨透露:“喬布斯在17歲的時候就在思考,如果這一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應該做什么?稻盛和夫也是因為在1946年13歲時患上肺炎,經歷了死亡的恐懼,從那時起,他就開始思考生命的真諦究竟是什么。”段永平在博客中評價:“自己給自己寫悼詞是個非常好的主意,可以讓自己從未來看現在,決定以后自己干什么,或想當一個什么樣的人,或過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我和一幫朋友去年就這么干了,每個人都假設自己80歲那天結束,然后寫悼詞。其實很難寫的,想想會很有意義。”
經過改革開放浪潮的洗禮,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會剝去商人的外衣,流露人性的光輝,勇敢而率真地探尋人生真諦。奧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在暢銷書《人類群星閃耀的時刻》中欣喜地描述道:“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生活中的使命。”從某種意義上說,給自己開“追悼會”者是幸運的,他們在人生最寶貴的年華,重新打量過去和未來,促進“道德血液”的新陳代謝,思考誠實守信的根基,探尋慈善事業的意義,找到從優秀到卓越的捷徑。
推薦閱讀
在線購買Facebook Credits潛力巨大 蘋果實力最為雄厚
隨著Facebook從周五開始正式強制推廣其虛擬貨幣平臺“Credits”,Facebook將成為兼具社交和零售服務的綜合性網絡平臺。美國財經網站Minyanville撰稿人湯姆·克蘭西周四撰文,就FacebookCredits這一虛擬貨幣的推廣進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史玉柱馬云的“追悼會”:告別過去商業生態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0/209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