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低水平惡性競爭而處在水深火熱中的民營快遞企業,可能又要增加一項不小的成本支出。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昨天從快遞企業和快遞協會多位人士處獲悉,國家郵政局與財政部近日組成了聯合調研組,在各地開展關于征收郵政普遍服務基金的調研。
參與座談會的知情人士透露,政府計劃在9月份出一個初步的征收細則方案,相關征收標準和征收范圍的明確,將直接影響快遞企業的運營和成本,而這一額外費用的支出,被一些企業認為是“雙重征稅”。
征收對象和標準待明確
早在兩年前新的《郵政法》正式實施時,其中一條就規定,國家設立郵政普遍服務基金。郵政普遍服務基金征收、使用和監督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準后公布施行。不過,直到現在,相關的實施細則都還沒有出臺。
之所以要設立郵政普遍服務基金,是為了對郵政公司信函遞送等普遍服務部分的運營進行補貼,目前,郵政公司的遞送義務分為普遍服務和EMS業務兩塊,其中,EMS主要是市場化運作,按照市場價格進行運營和競爭,而普遍服務則需要在全國各地設立信函投遞網點,并保證價格的穩定,很多信函、明信片的遞送價格低于實際運營成本。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調研組曾向企業征求意見詢問如果按照每件征收0.5元的普遍服務基金是否可行,而大部分企業稱無法承受。
目前,江浙地區規模較大的民營快遞企業,每件利潤在0.5~0.6元之間,而廣東的民營快遞企業每件利潤只有0.3~0.4元。
對于征收對象,參與過此次調研的廣東快遞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清喜告訴記者,協會建議對從事快遞服務的企業都應該作為征收對象,包括國有的EMS、外資和民營快遞企業,“畢竟郵政政企分開后,EMS作為快遞業務屬于競爭性的業務,也是參與市場競爭的主體。”
李清喜還提出,征收郵政普遍服務基金的時間也需要選擇最佳時機切入。“目前廣東大部分是民營快遞,而且加盟模式的企業居多,在如今人力等運營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快遞企業的運價卻因為低水平競爭無法上漲,很多中小企業運營已經很困難,如果在短時間征收新的基金經營壓力會更大。”
快遞企業壓力陡增
一家民營快遞企業的管理層對記者指出,郵政的普遍服務應由國家財政來補貼,而不是由提供競爭性服務的企業來補貼。國家財政來源于稅收,其中就包括對快遞企業的征稅,如果再繳納普遍服務基金,無疑是一種雙重征稅。
快遞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也表示,2010年中國郵政集團已經進入世界500強,盈利13.06億美元,整體盈利的企業再收取普遍服務基金將會讓非郵政快遞企業非常困惑。同時,現在民營快遞企業普遍面臨成本壓力下的盈利能力下降,如果在這個時候收取普遍服務基金,快遞企業很可能會將基金增加的成本轉嫁給用戶和消費者。
徐勇建議,在制定征收普遍服務基金細則的法規的同時,也應該進一步明確的是,如果郵政企業盈利了是否還需要向其他企業征收普遍服務基金?此外,郵政普遍服務部分的虧損額是否可以向繳納普遍服務基金的快遞企業公開等。
值得注意的是,新《郵政法》中另一大關系到各郵政快遞企業最切身利益的郵政專營標準,至今也仍未明確。
推薦閱讀
除了引入行業“國標”,國家郵政局對違規快遞企業的懲處力度也在進一步收緊。多家民營快遞企業告訴記者,監管部門已經把當前投訴率較高的快遞丟失等現象提升到法律高度,今后此類違規行為,將不僅僅是公告批評。 7月>>>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0/209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