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水門竊聽事件,讓美國總統尼克松下臺;這次新聞集團竊聽門事件,或讓傳媒巨人默多克辭職。
隨著“竊聽門”事件的不斷升級,默多克不得不以80歲的高齡,親自擔綱“救火隊”隊長。然而,面對來自社會各界的指責,以及股東方的施壓,不但默多克這次恐怕難全身而退,就是新聞集團這一業界的航母也面臨被拆分的危險。
新聞集團一向被視為傳統媒體的標桿。如今,面對愈演愈烈的“竊聽門”,新聞集團發現,如何守住自己的傳媒江山已是一個大難題。默多克日前就表示,有可能出售集團所有的英國報紙。
事態升級?? 傳媒巨人變“啞劇小丑”
“竊聽門”事件剛剛曝光的時候,見慣了大風大浪的默多克并沒有對此太過在意,即使是《世界新聞報》的關門,也被解讀為默多克為收購英國天空電視臺采取的“舍卒保車”之策。然而,事態的發展出乎老江湖的意料之外。隨著越來越多細節的曝光,越來越多的新聞集團高層甚至政府官員被拖下水,默多克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為了平息民憤,7月15日,默多克向竊聽事件受害者的家屬公開道歉。在道歉后出門時,被門口的記者和示威人群團團圍住。憤怒的示威者高舉著“無恥!無恥!”的標語。
顯然,民眾的憤怒遠遠超出了默多克此前的預料。默多克不得不施展霹靂手段,7月15日當天,新聞集團旗下公司新聞國際CEO布魯克斯和新聞集團旗下道瓊斯集團CEO萊斯·辛頓閃電辭職;7月16日,默多克在英國各大報紙刊登整版道歉信,就“竊聽丑聞”致歉。英國《經濟學人》雜志評論稱,一個曾經幾乎人人都畏其三分的巨人似乎變成了舞臺上被噓聲包圍的“啞劇小丑”。
然而,默多克麾下兩員大將的辭職,以及鋪天蓋地的道歉信,并沒有為“竊聽門”事件劃上句號,反而是危機升級的序曲。
7月17日,布魯克斯因涉嫌攔截通信和腐敗被英國警方逮捕,成為《世界新聞報》竊聽丑聞曝光后被拘捕的第10人。同一天,倫敦市警察總長史蒂文森也因為與《世界新聞報》前執行主編過從甚密突然宣布辭職。
行業影響?? 影響面有可能擴大
除了面對來自社會輿論的壓力,默多克還要面對來自政府及股東的杯葛。
隨著“竊聽門”事件逐步升級,英國的眾多政府官員包括首相,都紛紛表態撇清與默多克的關系。與此同時,美國聯邦調查局已經開始調查新聞集團雇員是否竊聽“9·11”受害者電話。
新聞集團的股東方也在向默多克施加壓力。著名投資人唐納德·雅克曼持有新聞集團的股份,他通過媒體告訴默多克,做了壞事是要負責任的。受“竊聽門”事件影響,新聞集團股價近期以來持續大跌,市值縮水超過140億美元。
英國、美國甚至默多克的家鄉澳大利亞,很多媒體都呼吁默多克下臺。有消息稱,新聞集團首席運營官切斯·凱里即將接替默多克出任新聞集團首席執行官(CEO),不過,默多克仍將繼續擔任新聞集團董事會主席。
國內多名傳媒人都表示,默多克在“竊聽門”事件上反應太慢,媒體采取竊聽、賄賂的方式獲取信息源,超越了職業底線,引發眾怒。中國傳媒大學教授齊勇峰就指出,受這件事情影響的不一定僅僅是《世界新聞報》,有可能其他的媒體也會有這樣的問題(指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信息源),由此會引發對新聞集團其他各方面的問題的質疑和揭露“默多克這次恐怕真的要以自己辭職收場。”
縱深分析?? 新聞集團面臨傾覆之危
“竊聽門”不但讓默多克陷入個人職業生涯最大的危機之中,也讓新聞集團這個傳媒巨頭陷入巨大的困境。
據悉,多名自由民主黨高層成員15日呼吁監管機構調查默多克持有天空電視臺股份“是否合適”。英國電信局確認,電信局正著手收集信息,“我們已經致信多家機構,確認后將召開會議討論”。
更糟的是,英國最大反對黨工黨黨魁埃德·米利班德日前呼吁,實施新的媒體所有權條例,以便拆散默多克的媒體帝國,避免權力集中和受濫用。
“竊聽門”讓新聞集團很受傷,默多克14日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曾透露,有可能出售集團所有的數份英國報紙。除了已經關門的《世界新聞報》之外,新聞集團在英國還擁有《太陽報》《泰晤士報》和《星期日泰晤士報》等知名報紙。默多克沒有透露是可能出售其中的一兩家,還是全部出售。由于認為電話竊聽丑聞致使新聞集團業務和聲譽面臨風險,標準普爾日前將新聞集團評級列入負面觀察名單。
進一步掌控天空電視臺失利,其擁有的39%股權也面臨“是否合適”的質疑,關閉《世界新聞報》,加上可能出售數份英國報紙的表態,盡管新聞集團目前還沒有被拆分,但新聞集團的大廈已經出現逐步瓦解的跡象《紐約時報》最新的報道稱,已有民眾號召聯合抵制新聞集團旗下的報紙。
默多克一手打造的傳媒帝國正搖搖欲墜,可能面臨“傾覆之危”。
鏈接
標普警告可能下調新聞集團信用評級
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標準普爾公司18日警告說,隨著竊聽電話事件波及范圍逐漸擴大,該公司將新聞集團BBB+評級列入負面觀察名單。這意味著該評級機構可能下調新聞集團信用評級。
標普說,隨著英國著手調查竊聽事件,新聞集團面臨的“商業和聲譽風險增加”。自從這家機構7月13日更新對新聞集團信用評估以來,英國已擴大針對新聞集團旗下媒體竊聽丑聞的司法調查。同時,美國議員增加施壓力度,要求聯邦調查局調查新聞集團旗下媒體是否在美國存在類似不當行為。
標普認為,受竊聽丑聞影響,新聞集團高級管理人員團隊遭削弱,被迫放棄戰略性商業機遇且可能被顧客疏遠。
■記者觀察
職業操守是傳媒業
面臨的一大挑戰
“竊聽門”讓新聞集團遭遇空前危機,有觀點認為,作為行業的標桿企業之一,新聞集團如果因“竊聽門”而坍塌,將成為傳統媒體行業沒落的標志性符號。新聞集團2010財年年報也顯示,報紙和信息服務業務占新聞集團營收的比重為18%,而9年前該比重是30%。這一數據顯示了傳統媒體的逐步下滑。分析師指出,在經歷了“竊聽門”之后,新聞集團的報紙收入將大幅降低。
更具象征意義的是,雖然《世界新聞報》的竊聽丑聞最初是由主流印刷媒體曝光的,但這一事件真正的推動力卻源于Twitter等社交媒體和互聯網,可以說,是社交媒體和互聯網的推動,才讓默多克和新聞集團下不了臺。甚至有聲音斷言,由默多克主掌的傳統媒體格局也將被新媒體勢力所取代。
對此觀點,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范以錦并不認同。范以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竊聽門”事件暴露的是職業操守問題,不能把新聞集團因此遭遇的困境,與傳統媒體面臨新媒體的挑戰聯系在一起“盡管傳統媒體確實面臨新媒體的挑戰,數字化媒體的沖擊壓縮了紙質媒體的生存空間。但這與‘竊聽門’事件沒有必然聯系。”范以錦指出,“竊聽門”事件之所以引發眾怒,關鍵原因是其獲取信息源的手段超越了行業底線“這一事件同時也提醒我們,真實是新聞的生命線,用誠信手段獲取真實新聞也是新聞的生命線。如何堅持職業操守確實也是傳媒業面臨的一大挑戰。”
大多數傳媒人都表示,傳統媒體仍然有自己的優勢,不能因為受到新媒體的擠壓就扭曲變形。事實上,在關閉前,《世界新聞報》仍然是英國最賺錢的新聞出版機構。
今年5月份,默多克本人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紙質報紙不會消亡,但變革時代已經來臨。新媒體的出現是機遇,是新的傳播渠道,但并不涉及傳統媒體的生存。傳統媒體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與新媒體融合。
推薦閱讀
由于媒體大亨默多克旗下的報紙竊聽丑聞繼續發酵,英國首相卡梅倫將會縮短在南非的訪問,且將會在周三的議會特別會議上就竊聽丑聞發表聲明。 據英國廣播公司消息,由于媒體大亨默多克旗下的報紙竊聽丑聞繼續發酵,英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新聞集團市值縮水140億美元 傳媒巨人默多克或將辭職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0/209781.html